长溪西注,似延平双剑,千年初合。溪上千峰明紫翠,放出群龙头角。潇洒云林,微茫烟草,极目春洲阔。城高楼迥,恍然身在寥廓。
我来阴雨兼旬,滩声怒起,日日东风恶。须待青天明月夜,一试严维佳作。风景不殊,溪山信美,处处堪行乐。休文何事,年年多病如削。
【注释】
长溪西注:长溪,即长乐溪,发源于建州建阳县(今福建省建瓯市),流经南平、建瓯至延平府(治今福州)注入闽江。延平双剑:指延平郡的两条大江。据《晋书.地理志》载:“建安郡有二水,一曰建溪,一名东流溪,一名长溪”。延平双剑,即指长乐溪与东流溪。明紫翠:形容山色鲜艳美丽。放:放出。龙头角:喻山势雄伟。潇洒云林:形容山水清雅俊逸。微茫烟草:指烟雾缭绕之景。春洲:即春天的江河。城楼迥:指城楼高耸入云。恍然身在寥廓:意谓自己仿佛身处空旷辽远之地。须待青天明月夜:意谓只有等到月朗风清之夜,才能尽情欣赏自然之美。严维佳作:即严维的名作。风景不殊,溪山信美:意思是说这里的风景和别处一样好,这里的山河确实很美好。处处堪行乐:意思是说到处都是游玩的好地方。休文:指晋代诗人谢灵运,因他曾任永嘉太守,故称“休文”。多病如削:指谢灵运晚年多病,像被砍削了一样。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游览八咏楼所作。此词上片描写八咏楼周围风光;下片写谢翱游历八咏楼后的心情。全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以及对当时黑暗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全词意境开阔,语言生动,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此词上片写八咏楼周围风光。开头两句“长溪西注,似延平双剑,千年初合”总括八咏楼所在一带山川形势。长溪,即长乐溪,源出建州建阳,流经南平、建瓯,至延平府汇入闽江。延平郡,古为建安郡,故亦称延平。双剑,指延平郡的两条大江。“千年初合”,言两江自古便已合流。“溪上千峰明紫翠,放出群龙角”,承上句而来。上片首三句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观图。“潇洒云林,微茫烟草,极目春洲阔”,写八咏楼所在的山水环境。其中“潇洒”二字点出了山的清丽俊逸;“烟”字则暗示了山的朦胧空蒙;“洲阔”写出了江面宽阔的景象,给人以开阔之感。
下片写谢翱游历八咏楼后的心情。“城高楼迥,恍然身在寥廓”,由上片写景转为抒情。上片所写山水之壮阔,本已足以使人流连忘返,而此时登临楼头,更是心旷神怡,恍若置身天地之间,心胸顿时感到开阔无垠。“我来阴雨兼旬,滩声怒起”两句,由登楼所见转入游历的感受。“阴雨”两句,是说自从来到此地以来,已有十几日了。在这期间,一直处在阴雨绵绵之中,天气阴沉而多雨。“滩声怒起”,则是说随着雨季来临,江中水流湍急,滩声隆隆,犹如怒潮汹涌而起。这两句紧承上句而来,既表现了风雨交加时恶劣的环境,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激荡不平。接着“须待青天明月夜,一试严维佳作”两句,又宕开一笔,转向游兴未尽。由于天气阴沉,无法观览美景,于是想到只有等到天晴月明之时,方可尽情赏玩八咏楼周围的景色。“青天明月夜”,既点出了时间,又渲染了一种恬静美好的氛围;“严维佳作”四字,则是暗用了杜甫《宿府》诗中“佳人幽闺梦自深”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严维诗篇的倾慕之情。这两句虽然只是虚设之想,却充分体现了作者游兴盎然的心情。
结尾二句“风景不殊,溪山信美,处处堪行乐”收束全文,总结全篇。“风景不殊”是说尽管身处异地,但眼前的山水风光却是相同的;“处处堪行乐”则是说这里到处都适宜游乐,可以随意畅怀。这两句既是全词的总结,又是作者的心愿。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要人们不要过于忧伤国事、忧民之忧了;但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真实感受。
此词虽以写景为主旨,但并不单纯地追求景物本身的美,而是着重于通过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全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以及对当时黑暗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因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色彩。全词意境开阔,语言生动,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同时,在艺术构思上别具匠心,把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融情于景,情景相生,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