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空金碧崔嵬,凤山直下如拳小。仰瞻天阙,北辰不动,众星环绕。唤起群聋,铜龙警夜,灵鼍催晓。自鸱夷去后,狂澜未息,从此压,潮头倒。
回睨呀然双璧,问遗踪劫灰如扫。三吴形胜,千年壮观,地灵天巧。航海梯山,献琛效贡,每繇斯道。惜无人健笔,载歌谣事,诧东南好。
【注释】
崔嵬:高峻。凤山:指凤凰山,山名。
唤起群聋:唤醒沉睡的民众。铜龙警夜:指铜制的龙形器物在夜间可以发出声响。灵鼍催晓:灵鼍(tuó)即鼍,传说中能喷火的怪兽,这里指海中的怪兽,催促着黎明的到来。自鸱夷去后,狂澜未息:自从鸱夷(古时吴人称越国为鸱夷国)被灭后,吴国的残部仍不肯屈服,一直未能平静。潮头倒:比喻吴国势力仍然强大。
回睨呀然双璧:回头望去,就像两个玉制的璧。双璧指月亮和太阳。
三吴:今江苏苏州、浙江杭州一带。形胜:形势优越。地灵天巧: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航海梯山:指陆路和海上交通发达。
诧东南好:夸耀东南地区好。健笔:有力的文笔。载歌谣:记载歌颂的事情。事:史事。
【赏析】
此词作于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冬,作者任枢密院编修官兼权直学士院,应制进呈《拱北楼》赋,以“汉臣学士”自居。全词写词人登临拱北楼观览吴越故都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统一、民族和睦的殷切期望。上片起首四句描写拱北楼的雄奇壮丽。下片写吴越故都的繁荣景象,以及词人对东南形胜之地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