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染”,双调,六十六字。
娟娟:明亮的样子。
衔斗:北斗星。
瘦:指梅花的枝干纤细如影。
霜天:即初冬。
君知否:你知不知道?
归兴浓:归家的心情很浓烈。
【译文】
新月如钩挂在天空,江面寒冷寂静,山峦笼罩在夜幕下,像被斗所环绕。我起床时搔头发,窗前梅花的影子斜斜地映入我的眼帘,显得十分消瘦。好一个寒天,我闲得可以喝上一杯美酒了。你可知道吗?乌鸦啼叫过后,我归家的兴致浓厚得像美酒一般醇厚。
【赏析】
《点绛唇·新月娟娟》,作者苏轼,这首词是苏轼晚年的作品,也是他贬谪黄州时期的作品之一。
上片起首三句写景。“新月”“娟娟”,描绘出月色皎洁、清朗的意境;“夜寒”“江静”勾勒出夜晚的静谧、冷清的景象;“山衔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北斗在夜空中清晰可见的景象,表现了月亮高悬,夜色宁静的夜景。这三句诗描写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过片两句写人物的动作和心理。作者起床后,“搔首”,这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行为,搔首表示一种愁绪和无奈,也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意思。“梅影横窗瘦”,诗人以“梅影”自比,形象的描绘出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瘦”,既指梅树的枝叶瘦弱,又暗喻自己的憔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郁。“好个霜天”一句,诗人借“霜天”二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结尾三句抒情。“君知否?”诗人向对方询问,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一句,诗人通过比喻来表达自己归乡的急切心情,把这种心情比喻成“浓如酒”。
这首词作于作者被贬期间,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