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诗句释义】

  1.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在百花凋零之后,西湖显得格外宜人美丽。这里“西湖”指的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处著名景点,以其自然风景和历史遗迹著称。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季节,也是花卉盛开的时候,因此当所有花朵都凋谢后,西湖的美丽变得更加突出。”狼藉”形容花瓣落得满地,而”残红”则指那些已经凋落的花朵,它们的红色象征着春天的结束。”飞絮蒙蒙”描绘了柳树新发的嫩叶上挂满了白色的柳絮,这些轻盈飘逸的柳絮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2. 垂柳阑干尽日风:在湖边长满了柳树的栏杆旁,整日被微风轻拂。这句话中的“垂柳阑干”指的是湖边的长廊或栏杆,通常用来观赏风景和休憩。”尽日风”意味着风从早到晚都在吹拂,使得栏杆上的柳枝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凉意的氛围。

  3. 笙歌散尽游人去:随着音乐和歌声的消散,游客也渐渐离去。这里的“笙歌”可能指的是宴会或节日庆典中的音乐和歌舞表演,而“游人”则是指参加这些活动的人们。这句话反映了节日结束后人群的离去,以及随之而来的寂静和空旷。

  4. 始觉春空,垂下帘栊:直到此时我才感觉到春天的空寂,于是放下了帘子。”春空”指的是春天的气息或氛围已经变得空灵,没有了之前的喧嚣和热闹。”垂下帘栊”可能是指关闭窗户或者拉下了帘子,这样的动作暗示了一种对外界的隔离或对内心感受的重视。

  5. 双燕归来细雨中:燕子回到了这个安静的地方。”双燕”指的是成对的燕子,通常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归来”表明这些燕子是从远方飞回来的,而”细雨中”则描述了它们归来的情景,细雨为这个场景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柔和的气氛。

【译文】

群芳过后西湖美,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南宋时期风格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西湖的自然美景和人们的情感变化。诗的前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描述,勾勒出西湖在春季的独特魅力,既有自然的生机勃勃,又有人文的痕迹。第三句转折至人们的活动与心情,展现了节日结束后的宁静与空虚。最后一句则以燕子的归来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充满了文人骚客的闲适与哲思。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活动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示了一个静态的世界,更通过这种静中有动的对比,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