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大酺·春雨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解析:
-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 “对宿烟收”:面对清晨的烟雾消散,春天的鸟儿也变得安静,伴随着不时的雨声,在高高的屋檐下回响。
- “墙头青玉旆”:描述墙上挂着的青绿色的旗帜,仿佛玉器般晶莹剔透。
- “洗铅霜都尽”:雨水洗净了所有铅白色的霜雪,使万物重新焕发生机。
- “嫩梢相触”:嫩绿的新芽互相触碰,显得生机勃勃。
-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湿润的气息逼得琴弦颤动,寒冷的气息侵蚀着枕头和屏风,而挂在墙上的蜘蛛网也被风吹得粘附在竹帘上。
- “邮亭无人处”:在一个没有人的邮亭里,可以听到连续不断的雨声。
- “听檐声不断”:听着雨滴打在瓦上的声响,声音似乎永无止境。
- “困眠初熟”:由于雨声连绵不断,他陷入了深深的睡眠之中。
- “奈愁极频惊”:由于极度的忧愁,他经常被惊醒,无法安眠。
- “梦轻难记”:由于梦中的景象太过模糊,以至于难以记住。
- “自怜幽独”:他独自在夜晚感到孤独和忧伤。
-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
- “行人归意速”:行者们急于回归家乡的心情非常迫切。
- “最先念、流潦妨车毂”:首先想到的是路上的水流阻碍了车轮。
- “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无奈之下看着像兰成(李白字)一样的自己已经变得消瘦不堪,就像卫玠(王羲之)一般病态瘦弱。
- “等闲时、易伤心目”:这样的时刻最容易使人悲伤落泪。
- “平阳客”:指杜甫,平阳是杜甫的故乡。
- “双泪落、笛中哀曲”:泪水滴落在笛子中,发出哀怨的旋律。
- “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更何况国家一片萧条,到处都是红色的草本植物,覆盖了整个大地。
- “门外荆桃如菽”:门外的桃花和桃子看起来就像豆子一样大小。
- “夜游共谁秉烛?”:夜晚出游时有谁陪伴我一起点起蜡烛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忧郁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内心孤独的感受。诗中多次使用“雨”、“风”等自然元素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