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这首诗名为《贺新郎·端午》,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全诗共五句,每句七字,押平水韵。下面是逐句解释:
第一句:“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
注释:深宅大院里,石榴花开得正盛,画帘轻轻拉开,人们开始换上轻薄的夏装和团扇。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深院石榴花盛开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夏日的氛围,暗示了端午节的到来。
第二句:“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注释:孩子们纷纷炫耀自己的新衣服,有的佩戴着新的钗环,有的手持艾虎。
赏析:这句描述了端午节时,孩子们为了庆祝节日而穿着新衣服,以及佩戴象征辟邪的艾虎和钗环。
第三句:“早已有、游人观渡。”
注释:早就有人在河边观潮、过河。
赏析:这里描写了端午节时,人们喜欢在江边观潮,体验节日的快乐。
第四句:“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注释:到了我这个年纪(老大),参加游戏都提不起兴致,任由年轻人在街头争夺旗帜和鼓点。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游戏不再感兴趣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年轻人活力的羡慕。
第五句:“溪雨急,浪花舞。”
注释:溪边的雨来得急,溪水激起的浪花随风飞舞。
赏析:这句描绘了端午节时的天气变化,雨水急促,溪流中的浪花随着风势起伏不定。
第六句:“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注释:屈原的形象如此崇高美好,回想他生前,不仅佩戴着兰花制成的佩饰,还怀揣着椒酒以自娱。
赏析:这句是对历史上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
第七句:“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注释:谁能相信千年后的骚客魂魄还在?它竟然在波浪深处垂涎三尺,想要品尝那粽子。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传承和对端午节习俗的赞赏,同时也带有一丝幽默感。
第八句:“又说是,蛟馋龙怒。”
注释:又有谁说是蛟龙因为馋涎欲滴而发怒,龙王因为被激怒而怒吼。
赏析:这句通过神话传说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第九句:“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注释:如今我终于清醒过来,想象当年醉酒,或许也不会有什么痛苦。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态度的一种豁达。
第十句:“聊一笑,吊千古。”
注释:只是笑笑,来悼念千古以来的人们。
赏析:这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屈原等古人的缅怀。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历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