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啄黍。问陶令、几时归去。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注释】武康:县名,即今浙江省德清县。秋雨:指天气阴沉多雨。寒欲雾:形容山中寒冷,如同云雾缭绕。竹暗小窗低户:竹林里阴暗的小窗户低矮的门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几声秋季的声音打断了短暂的好梦,屋檐下芭蕉被雨水打湿了。白酒浮蛆鸡啄黍:指酒气上浮,蛆蝇乱飞;稻谷被鸡啄食。问陶令:向陶渊明求教。陶令,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曾任彭泽县令,后辞官归隐田园。几时归去:什么时候回去呢?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溪边月色、岭头白云和岸边红蓼花都是令人思念的地方。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雨中山村秋夜图。全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首句写山中雨后之景。“池上”二句,写山中的气候特征。“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是说几声秋风吹过,打断了梦中的欢悦,屋檐下的芭蕉叶也被雨水打湿了。“数点秋声”与“侵短梦”,以动衬静,更见秋意之浓。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作者在这样幽静的环境里所体验到的寂寞、无聊的情绪,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数点秋声”,“侵”字用得极妙,把秋雨淅沥的节奏,秋虫唧唧的音调传达给读者,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的秋意。“檐下芭蕉雨”,则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孤寂的心情。“数点秋声”与“侵短梦”,以动衬静,更见秋意之浓。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作者在这样幽静的环境里所体验到的寂寞、无聊的情绪,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数点秋声”,“侵”字用得极妙,把秋雨淅沥的节奏,秋虫唧唧的音调传达给读者,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的秋意。“檐下芭蕉雨”,则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孤寂的心情。接下来,由景及人,词人写到自己的处境:“白酒浮蛆鸡啄黍,问陶令、几时归去。”这里,词人面对眼前景象不禁想起陶渊明,他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感慨道:如今我还是像陶令一样躬耕田间吗?还是像他一样归隐田园吗?可是,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归去呢!这里的“问陶令”,是反诘语,表示词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几时归去”,则是词人对自己归隐生活的一种期待。
下片转入对故乡景色的描写:“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这里,词人的视线转向了故乡。“溪月”、“岭云”、“红蓼岸”,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它们构成了故乡特有的自然景物。这些景物的出现,又勾起了词人深深的思乡之情。“总是思量处”,是说不管走到哪里,这些故乡的景物总是出现在词人的脑海里,成为他时时萦绕心头的记忆。“总是”二字,既表明了景物出现的频繁性,也表达了词人对这些景物的眷恋之情。
最后一句“问陶令、几时归去”,词人再次反问自己,表达出他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之情。“几时归去”,既是词人对陶令归隐时间的一种猜测,也是词人对自己归隐时间的一种期望。
整首词以景起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词人通过对家乡山水的描绘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同时,词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渴望。这首词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