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登古蕺山,眼明天阔兴清闲。
杯传但觉欢无尽,帽落俄惊鬓已斑。
乡思遥驰三径里,秋声近在八松间。
茱萸未许陪朝士,赖有清流数往还。
九日同登古蕺山,眼明天阔兴清闲。
杯传但觉欢无尽,帽落俄惊鬓已斑。
乡思遥驰三径里,秋声近在八松间。
茱萸未许陪朝士,赖有清流数往还。
注释:
-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在此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同登:一起登山。
- 古蕺山:位于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因古代为越王勾践所居,又称“越台”。
- 眼明:形容视野开阔,心情舒畅。
- 兴清闲:兴起了宁静悠闲的心情。
- 杯传:指饮酒。
- 欢无尽:快乐无穷尽。
- 帽落:指帽子掉落。
- 俄惊:不久就感到。
- 鬓已斑:形容头发变白。
- 三径:指孔子的弟子颜回曾隐居的地方,后来被用作借指隐士居住地或归隐之地。
- 秋声:秋天的声音。
- 近在:就在。
- 茱萸:一种植物,传说中可以避邪,常用于端午节佩戴。
- 陪朝士:陪伴朝廷的官员。
- 清流:清澈的溪流,常用来比喻清新的友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重阳节这一天登上古蕺山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登高望远、心情舒畅的喜悦之情。首句写与友人一同登高,视野开阔,心情变得宁静;第二句写饮酒畅饮,欢乐无穷;第三句写帽子不慎掉落,突然感受到自己的衰老;第四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五句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和声音;第六句表示自己没有资格陪伴朝廷的官员,但仍然感激友情;最后一句以清流作喻,表达自己虽然不能陪伴朝士,但能够享受清新的友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