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骤,妒花黄。忽斜阳。急手打开君会否,是伊凉。
深深密密传觞。似差胜、落帽清狂。满引休辞还醉倒,却何妨。
注释:
春光好,重阳节到了。
风雨骤,天气骤变。妒花黄,风把花儿都吹黄了。
忽斜阳,太阳突然偏西。
急手打开君会否,是伊凉。我急忙打开你会不会来,你是那个凉爽的人吗?
深深密密传觞,似差胜、落帽清狂。满引休辞还醉倒,却何妨。
深深密密地传递酒杯,似乎胜过了落帽的清狂。满杯不要推辞,我醉倒在此地,又有什么妨害呢?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九月九日(重阳节),作者与同乡同年进士钱端礼一起登高赏菊饮酒。当时正值金兵南侵之际,国势衰微,人民流离失所。作者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赏菊,借菊花之傲雪凌霜、高洁不屈的精神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全词以“春光好”起韵,写景抒情,意境开阔。上片写秋景,下片写酒情。
上片开篇就描写了秋色的变化——风雨骤然来临,狂风怒号,把花朵吹得一片黄澄澄的。接着用一折笔,忽然写到太阳偏西了,暗示着天已晚了下来。两句一跌一宕,气象万千,写出了秋日黄昏时分的凄冷气氛。
过片“急手打开君会否”,意思是说,你会不会如杜甫《曲江二首》中所写的那样,乘舟归来,带着清凉的秋风来到我的身边,与我共饮?“是伊凉”三句,进一步设想对方到来后的情景。想象中的他,定然也像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那样,能文能武,风度翩翩,令人肃然起敬。“满引休辞”一句,则表达了对朋友的热切期盼。这两句诗写得十分生动,把两人相聚的欢乐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作者写道:“却何妨。”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豁达大度的心态,即即使不能与朋友欢聚一堂,又有何妨呢?这种旷达豪迈的情怀,正是作者当时身处逆境仍能保持乐观心态的真实写照。全词通过描绘秋景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忧虑,以及面对困难时的豁达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