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云萦碧岫。带晚日摇光,半江寒皱。越溪近远,空频向、过雁风边回首。酸心一缕。念水北、寻芳归后。轻醉醒、堤月笼沙,鞍松宝轮飞骤。
秦楼屡约芳春,记扇背题诗,帕罗沾酒。瘦愁易就。因惊断、梦里桃源难又。临风话旧。想日暮、梅花孤瘦。还静倚、修竹相思,盈盈翠袖。

【注释】

玉烛:指月亮。

疏云:稀疏的云彩

碧岫:青绿色的山峰。

半江寒皱:指月光映照下的江面波纹。

越溪:越州之溪,在今浙江绍兴。

空:徒然。

酸心一缕:比喻情思如丝缕一般缠绕。

水北寻芳:本意是游人到水北去寻找美丽的花朵,后来泛指男女之间约会。

轻醉醒、堤月笼沙:酒醉后醒来,月光如纱笼罩着沙滩。

鞍松宝轮飞骤:骏马奔驰,车轮转动声如宝器般悦耳。

秦楼:旧时指妓院。

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世界;此处借指情人幽会之地。

梅孤瘦:梅花枝干孤单瘦弱。

盈盈翠袖:形容女子衣袖颜色鲜艳,像翠玉一样。

【赏析】

此词为送别之作,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写别后相思,全以景衬情,含蓄蕴藉。

首句“玉烛新”,点明时间,暗示离别的时间是在初秋时节,因为只有初秋才能见到“玉烛”的新光。“玉烛”,即月亮。这里暗用李白《长相思》“春日绿芜生,秋色入横塘。东风吹露井,西落复斜阳。美人一何迟,对此伤流年。”“玉烛”与“长相思”中的“玉烛”同义,但前者更富于感情色彩,后者则只表现一种客观景物。“玉烛”也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作者在词题中说:“送客至越溪,过雁风边”。这里的越溪,当指钱塘江,也就是杭州西湖之南的一条小河。“过雁风边”,既见出送行之人对行人的深情厚意,又烘托出了离别之时的凄凉气氛。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而且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过片二句“酸心一缕”,承上启下,把上文写景抒情所表达的惜别之情推向了高潮。古人有“一寸相思千万绪”的说法,可见思念之情之深。“水北寻芳归后”,说明诗人曾赴约而去,归来时已是夜深人静。然而此时明月当空,诗人却无心赏景,他的心情被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思所困扰。这种情思,如同细丝一般紧紧地缠绕在他的心头。这一句既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依恋和不舍,又表达了他对友人未来遭遇的担忧和同情。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词都充满了一种凄婉动人的气息。

下片“秦楼屡约芳春”四句,进一步刻画了送别之时的情景。秦楼,旧时指妓院。芳春,即春天,这里指恋人之间的相会。扇背题诗,帕罗沾酒,都是古代情人约会时常用的方式。这些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他们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但是好景不长,他们的爱情遭到了现实的无情打击。“瘦愁易就”,说明诗人已经变得消瘦憔悴,这是因为思念之情太过沉重所致。由于担心朋友的处境而无法安心,诗人只能在梦中寻求安慰。梦中的桃花源是那样美好而诱人,但现实中的朋友却难以再次相见,这无疑是令人痛心疾首的现实。

结尾三句“临风话旧”四句,写诗人在分别之后仍然怀念着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夕阳西下的时候,两人曾经一起赏过梅花,如今只能独自倚靠在修竹之下,思念着昔日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这种思念之情如同翠袖般盈盈垂挂于胸前,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这首词在描绘了一幅幅离别的场景之后,又以深情的笔触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从而使得整首词更加感人肺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