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枕深轩,散帙虚堂,畏景屡移。渐披襟临水,支床就月,莲香拂面,竹色侵衣。压玉为醪,折荷当盏,卧看银潢星四垂。人归后,伴饥蝉自语,宿鸟相依。痴儿。
莫蹈危机。悟四十九年都尽非。任纡朱拖紫,围金佩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秋风动,正吴淞月冷,莼长鲈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首先读懂全诗,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逐句分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其意思;最后结合注释、题目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分析其情感。

“沁园春·寄张仲宗”是一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当时作者任建州浦城县令,时值中秋佳节,他怀念远在建州的张仲宗,并写下这首词作,表达自己对张仲宗的思念之情。

第一层:首二句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诗人与张仲宗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层:三、四句写景抒情,写诗人临水照月,感受清冷,借莲荷竹色,抒发了孤寂凄苦的情怀。

第三层:五、六句运用典故,写诗人富贵荣华如浮云,身名如露珠,抒发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

第四层:七、八句写诗人的仕途坎坷,表达了他渴望归隐山林的心情。

第五层:尾韵承上启下,抒发了诗人对张仲宗的思念之情。

【答案】

《沁园春·寄张仲宗》通过写中秋之夜,抒写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两句写中秋之夜,诗人独处异乡,面对明月,倍感寂寞。“畏景屡移”一句,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冷,又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渐披襟临水,支床就月,莲香拂面,竹色侵衣。”写诗人在月光下,披襟临水,支床就月,享受着这宁静的夜晚。此时,阵阵清香袭来,令人心旷神怡。而竹影婆娑,更添了一份雅致。

三四两句写诗人欣赏美景的同时,又想起了张仲宗的离京,不禁心生惆怅。“压玉为醪,折荷当盏,卧看银潢星四垂。”诗人想象自己斟酒、举杯,仰天望见星星四垂,银河倒映在酒杯里,美不胜收。

五六句写诗人对人生的看法。“人归后,伴饥蝉自语,宿鸟相依”,诗人想到朋友归来后,自己孤身一人,只能听着蝉鸣声和宿鸟的叫声度过漫漫长夜。诗人认为这样的日子太孤单了。

七八句写诗人对富贵名利的看法。“痴儿,莫蹈危机,悟四十九年都尽非。”这是诗人对张仲宗的忠告,告诉他不要追求那些虚名假利,要认清现实。

最后两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诗人认为富贵如过眼云烟,身名更是微不足道,一切都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秋风动,正吴淞月冷,莼长鲈肥。”秋风萧瑟,月色寒冷,正是品尝莼羹鲈鱼的时候。

此词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描写景物抒发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自然,风格豪迈奔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