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倒影,露华浓、群玉峰峦如洗。明镜平铺秋水净,寒锁一天空翠。荷芰风摇,萍蘩波动,惊起鱼龙戏。扶疏桂影,十分光照人世。
谁似。老子痴顽,胡床危坐,自引壶觞醉。斗转参横歌未彻,屋角乌飞星坠。对影三人,停杯一问,谁会骑鲸意。金牛何处,玉楼高耸十二。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如下:
瑶池倒影,露华浓、群玉峰峦如洗。明镜平铺秋水净,寒锁一天空翠。荷芰风摇,萍蘩波动,惊起鱼龙戏。扶疏桂影,十分光照人世。
谁似。老子痴顽,胡床危坐,自引壶觞醉。斗转参横歌未彻,屋角乌飞星坠。对影三人,停杯一问,谁会骑鲸意。金牛何处,玉楼高耸十二。
译文:
想象中的瑶池倒影,在明亮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清澈的水中,群山如同刚被洗涤过一般。明镜般的水面平静如镜,仿佛连那满天的翠色都被寒冷所冻结。荷花和菱角随风摇曳,水面上漂浮的水草也随着波纹轻轻摆动。突然,一群鱼龙被惊动了,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那些茂盛的桂花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仿佛给人间增添了几分光亮。
有谁能像我这样,像老聃一样痴迷于酒,坐在一张简陋的胡床上,自斟自饮直到醉倒?时间的流转,星辰的移动,我都在歌唱,歌声还未唱完,屋角的乌鸦已经飞走了,星星也坠落下来。面对着这三人的身影,我停下手中的酒杯,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知道骑着鲸鱼飞行是什么感觉吗?金牛星又在哪里?那座高耸入云的玉楼上又有什么呢?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为纪念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而创作的一首词。词中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首句“瑶池倒影,露华浓、群玉峰峦如洗。”描绘了一幅瑶池仙境般的景象。瑶池是一个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倒影着美丽的风景,周围的山峦在清晨的露水中显得格外清新明亮。这里的“倒影”和“露华”都暗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
“明镜平铺秋水净,寒锁一天空翠。”这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明镜般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水面,使得水面显得更加清澈透明。周围的山峰被一层神秘的寒气笼罩,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这里的“空翠”指山上的青翠,给人一种深远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荷芰风摇,萍蘩波动,惊起鱼龙戏。”描绘了湖面上的自然景观。荷叶和菱角随风摇曳,水草也随着波纹轻轻摆动。突然,一群鱼龙被惊动了,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这里的“荷芰”和“萍蘩”都是指水上植物,而“鱼龙”则是指水中的动物。整个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扶疏桂影,十分光照人世。”这句进一步强调了桂花的美。茂密的桂花树枝叶扶疏,桂花的影子在地面上投下一片光斑,照亮了这个繁华的世界。这里的“桂影”指的是桂花树的影子,而“人世”则是指这个繁华的世界。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谁似。老子痴顽,胡床危坐,自引壶觞醉。”展现了作者自己的形象。他像一个老聃一样痴迷于酒,坐在一张简陋的胡床上,自斟自饮直到醉倒。这里的“老子”指的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而“痴顽”、“胡床”等都是形容他饮酒的样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他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斗转参横歌未彻,屋角乌飞星坠。”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宁静。斗转参横是古代时间计量单位,表示夜晚的时间。这里的“斗转”和“参横”都是描述时间的词汇,而“歌未彻”则意味着歌声还未唱完。屋角的乌鸦已经飞走了,星星也坠落下来。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
最后三句“对影三人,停杯一问,谁会骑鲸意?”则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三个人影映在水面上,作者停下杯子问道:“你们知道骑着鲸鱼飞行是什么感觉吗?”这里的“骑鲸”是指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的生物,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大海中飞翔。这里的“意”则是指想法或感受。整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玉楼高耸十二。”结尾两句则提出了一个疑问。金牛星在哪里?那座高耸入云的玉楼又是什么样的存在?这里的“金牛”和“玉楼”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建筑。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传说的好奇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