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长安道,霜鬓几惊秋。故人何在,时序欺我去如流。赏对洛滨仙伯,共说芗林佳致,魂梦与追游。更唱中秋句,得月上东楼。
云岩底,秋香下,楚江头。十年笑傲、真是骑鹤上扬州。却忆金门联辔,晓殿催班同到,高拱翠云裘。明月今千里,何计缓离忧。
《水调歌头·再用前韵》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这首词作于淳熙九年(1182),当时辛弃疾罢居带湖。李子永曾官溧水县令,淳熙六年(1179)至淳熙九年(1182)为坑冶司干官,常驻信州,遂得与辛弃疾交游。词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上片:词的上片主要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开头“不上长安道,霜鬓几惊秋”直接点明了主题,意即不愿踏上仕途之路,因为岁月匆匆,已感到秋天的寒意。接着“故人何在,时序欺我去如流”则是对逝去时光的回忆,感叹年华易逝,人事已非。
下片:下片则转向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开头“赏对洛滨仙伯,共说芗林佳致,魂梦与追游”,描绘了一次与友人共同赏景的经历,强调了对美好自然风光的欣赏。随后“更唱中秋句,得月上东楼”,又回到了中秋佳节,以赏月为背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氛围。最后两句“云岩底,秋香下,楚江头。十年笑傲、真是骑鹤上扬州”则通过想象一个曾经在扬州逍遥自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赏析: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经历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转变,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路历程,也体现了宋代文人普遍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逃离尘嚣,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水调歌头·再用前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词人吴潜成功地传达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反抗,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