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氏人安在,缥缈九霄间。我来唯有石屋,周览百寻宽。一曲中分夷险,两牖空光平布,满洞贮清寒。高歌自堪仰,何必论金丹。
周贤士,知此意,薄秦官。一床一枕,依然犹伴白云闲。门外俗尘如海,门里道心如水,谈笑足回澜。此事无今古,不信叩嵛山。
水调歌头
澹台子瞻
澹氏人安在,缥缈九霄间。我来唯有石屋,周览百寻宽。一曲中分夷险,两牖空光平布,满洞贮清寒。高歌自堪仰,何必论金丹。
周贤士,知此意,薄秦官。一床一枕,依然犹伴白云闲。门外俗尘如海,门里道心如水,谈笑足回澜。此事无今古,不信叩嵛山。
注释:
澹台子瞻:即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政治家、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等。字子瞻,又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东)人,是宋代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其诗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风格独特。他的词也颇有特色,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澹台人:澹台子瞻,即苏轼,他是宋代著名的文人墨客。
缥缈九霄间:缥缈,形容事物高远、渺茫;九霄,古代对天空的高度的一种划分,这里指天极高远。
石屋:苏轼曾在黄冈隐居期间,有一座小石屋供他居住。
周览:四周观望。
中分:将中间分为两部分。
夷险:平坦与崎岖。
两牖:两个窗户。
空光:空明的光。
满洞:整个洞穴。
高歌:高声歌唱。
堪:能够,值得。
论金丹:讨论炼丹之事。
贤士:有才德的人。
薄:轻视。
一床一枕:苏轼曾说:“一箪食物,一瓢饮汤,足为乐矣。”这里的“一床一枕”可能是指他当时的生活状况。
白云闲: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地度过每一天。
俗尘:世俗的尘埃。
道心:道家的思想观念。
回澜:波澜,比喻事物的起伏变化。
此事:这件事,即隐居生活。
今古:现在和古代。
叩嵛山:苏轼曾在惠州时游过一个叫做“叩嵛山”的地方,后来成为他的隐居之地。
赏析:
这首《水调歌头》是苏轼在惠州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以“澹台子瞻”开头,然后描述了他来到惠州后所看到的景色以及内心的情感。接着又提到了他曾经居住过的石头房屋和周围的环境,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赞美。最后一句“此事无今古,不信叩嵛山”则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的写照。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