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吹帽,横槊试登高。想见征西旧事,龙山会、宾主俱豪。

【注释】

横槊:横持长槊,即持枪。槊为古代一种长柄武器。登高:登山远望。征西:指诸葛亮。龙山:在今四川新繁县西北,是诸葛亮的家乡。豪:英雄豪气。

【赏析】

这首《满庭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篇之一,作于元丰七年(1084年)春。当时作者任杭州通判,赴密州(今山东诸城)就任知州。此词上片写登高怀古,下片写送别友人,抒发壮志未酬之情。全词意境雄浑,气势磅礴。

“凉风吹帽”,起笔突兀。首句写登高之时的气候和天气情况,以凉风烘托,突出其时节特征,为下文写景张本。“横槊”二字,点明“试登高”之动作,也点明所处之地。“想见征西旧事”,从眼前登高之景联想到历史上的征西往事。“旧事”,指三国时诸葛亮征伐曹魏,驻军祁山,与司马懿对峙之事。这一句化实为虚,由眼前景象联想到历史故事,境界开阔,意蕴丰富。“龙山会、宾主俱豪”,用典抒怀。“龙山会”指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祁山大宴群贤,与司马徽等豪杰共商兴复霸业之大计的史实。这里以“龙山”代祁山。“龙山”与“龙山会”相对应,既写出了地点,又写出了人物。“宾主俱豪”,指当时的豪杰们都具有豪迈之气,与诸葛亮一样,都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这一句既点出了历史背景,又表现了人物精神。以上三句,写景叙事,层次分明,先写眼前的景色,再联想过去的历史,最后点出人物精神,层层深入,步步展开,使整个画面生动活泼,充满诗意。

过片直抒胸臆。“欲见征西旧事”,“征西”,指诸葛亮当年在祁山与司马懿对峙的故事。这一句紧承前文,说想要见到当年那些英勇豪迈的旧事。“龙山会、宾主俱豪”,是想象中的场面;而“旧事”、“宾主俱豪”又是对现实的一种要求。这一层写诗人的情怀。他渴望能像诸葛亮那样建功立业,驰骋沙场,实现自己报国立功的愿望。“横槊试登高”,“槊”是一种长柄大刀,这里指持枪。“试登高”是说登高的目的,是“横槊”的幌子。“试登高”,有夸张之意。“横槊”,则写出了登高之状。这一层写诗人的动作和神态,通过“横槊”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下片写送别友人。“想见征西旧事”一句,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朋友的期望。“宾主俱豪”,是希望他们也能像当年的诸葛亮那样,有豪气,有作为。“故人少日相知,莫似今朝最苦”,这是说老朋友年少时相交,如今相见却最感痛苦。因为今日之别,不知何日能再相逢。这句写友情的深厚,同时暗寓着离别的痛苦。“休说鲈鱼堪脍”,用晋代张翰辞官归乡的典故,表示要像张翰那样弃官归隐田园。“休说”二字,表明了他对仕途的淡薄态度。“休说”,一说是“休说鲈鱼堪脍”,二说是“休说鲈鱼堪脍食”。两句合在一起,意思是不要提什么鲈鱼脍食之类的话。鲈鱼脍,指家乡美味的佳肴。“休说”在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家乡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不愿因留恋家乡而放弃自己的志向。这两句话是全词的关键,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鲈鱼堪脍”一句,既点出了送别的对象,又暗示了送别的内容。“休说”、“休说”两字,一唱三叹,情意深长。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厚谊,而且流露出一种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词上片写登高怀古,下片写送别友人,抒发壮志未酬之情。全词意境雄浑,气势磅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