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欲乘槎去,间阔几仙尘。乾坤炯炯不夜,造化抑何神。谁道二分无赖,到处一轮都满,天未始私人。今夕果何夕,非夏亦非春。
风露下,明作哲,圣之清。纷纷浮世代谢,燕客与鸿宾。欢恨离愁尽扫,谢赋鲍诗高束,一枕听严更。尔自屋梁落,吾已醉醺醺。
【注释】
乘槎去:古代神话传说,天河有仙槎,能载人上天。间阔几仙尘:指相隔遥远如天仙之尘。
炯炯不夜:形容星光灿烂。造化抑何神:造化之神,指天地自然。
无赖:不受约束,任其自然发展。到处一轮都满,天未始私人:意谓宇宙万物,无不圆满而充满,天地没有私心。
今夕果何夕:今夜究竟是哪一个月的夜晚。非夏亦非春:不是夏天也不是春天。燕客与鸿宾:指天上的燕子和大雁。
欢恨离愁尽扫,谢赋鲍诗高束,一枕听严更:欢乐的痛苦都已扫净,谢朓的赋文高超简练,像捆束一样整齐。严更:深夜。
尔自屋梁落,吾已醉醺醺:我如同被屋梁所击落下一般,你却已经醉醺醺地睡熟了。
【赏析】
《水调歌头·重和前韵》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浩瀚壮丽的宇宙图景;下片则通过描写作者本人对现实的感受,来寄托他的政治理想和生活志趣。全词语言明快,意境壮阔,感情豪迈、激昂。
“久欲乘槎去,间阔几仙尘。乾坤炯炯不夜,造化抑何神。”这三句写自己想要乘着仙槎远航,遨游太空的愿望。“久欲乘槎去”,是说很久以来就有这样的愿望了。“间阔几仙尘”,是指距离遥远,就像天与地的距离那样。“乾坤”二句,是说天地之间明亮照耀,没有黑夜;天地自然运行,造化之功不可思议。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追求真理的思想境界。
“谁道二分无赖,到处一轮都满,天未始私人。今夕果何夕,非夏亦非春。”这两句是说谁曾说过天地之间只占一半?它处处都是一轮明月,天空没有私人占有。“今夕果何夕”:今夜究竟是什么月的夜晚。“非夏亦非春”,意思是说不是夏日,也不是春天。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和探索的热情。
“风露下,明作哲,圣之清。”这三句是说在月光下,可以听到星星在闪烁;圣人的品格高尚纯洁。“圣之清”是说圣人的品格纯洁高尚。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磊落、崇高美好的人格的追求。
“纷纷浮世代谢,燕客与鸿宾。”这一句是说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中。“燕客与鸿宾”:这里借燕子和大雁比喻人生短暂的无常。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
“欢恨离愁尽扫,谢赋鲍诗高束,一枕听严更。”这几句是说欢乐和痛苦都已经消除,谢朓的赋文写得简洁有力,就像捆束一样整齐。“严更”:深夜。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认识。
“尔自屋梁落,吾已醉醺醺。”这两句是说你自己像屋梁一样掉下来一样,我已经醉得昏昏沉沉。“尔自”二句:是说自己像被屋梁打落下来一样,而你却已经醉得昏昏沉沉了。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酒的依赖。
【解析】
本词上片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下片则通过写作者对现实的感受来表达他的政治理想和生活志趣。
首句写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作者渴望乘仙槎遨游太空的愿望,表现了他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积极进取精神。
次句写作者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乾坤”二句,是对宇宙规律的科学概括。作者认为世界是广阔无垠的,日月星辰都是普照万物的光明。这种思想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无限热爱。
第三句写作者对光明磊落、崇高美好的人格的追求。作者认为圣人的品德高尚纯洁,他们的行为举止光明磊落,为人们所称颂。这种思想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第四句写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中,无论是燕子还是大雁,它们都在不停地飞翔和歌唱。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深刻理解。
第五句写作者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作者认为人生的苦乐荣辱都是短暂的,如同一场梦一般转瞬即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深深感慨。
第六句写作者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作者认为人生中的欢乐和痛苦都已经消失,只剩下平淡和宁静。这种思想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
最后两句写作者的自我形象和生活态度。作者认为自己像被屋梁打落下来一样,而你却已经醉得昏昏沉沉了。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酒的依赖。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逃避。
整首词通过对宇宙、人生、历史等方面的描绘和思考,展现了作者豪放、奔放、激情、浪漫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