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
荆襄,人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芝夫荛子,歌舞威名。好是轻裘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

满庭芳

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

荆襄,人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芝夫荛子,歌舞威名。好是轻裘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

译文:

落日时分,战旗飘扬,清冷的霜气中闪烁着锋利的剑戟,在边疆的角落回荡着严正的号角声。士兵们谈论起军事,他们激昂地议论,仿佛他们的牙齿和脸颊都在风吹中颤动。我坐着就像一只雄壮的犀牛和一只勇猛的老虎,带领着十万雄师。士兵们衔着枚,奋勇杀敌,像云中的槊交错纵横。我们在笑声间轻松地战胜了匈奴,千里之外也变得安静了。

在荆襄之地,人们安居乐业,提着酒壶互相劝酒,布谷鸟在催促农民耕作。那些英勇的男子和善良的女人一起歌舞,他们的名声如同威武的狮子一般响亮。我们穿着轻便的皮衣和丝带,在战场上驰骋,在无垠的大漠上横行霸道。我们的功劳谁能够记录呢?我们的英勇精神宛若麒麟阁上的壁画,色彩斑斓,栩栩如生。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歌颂自己抗金战争的胜利而作的。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战后百姓的生活以及作者对战争胜利的自豪与感慨。

首句“落日旌旗,清霜剑戟”,描绘出一幅战场的壮丽景象,充满了战争的氛围;接着“塞角声唤严更”,又把读者带入到了夜晚的战场之中。两句一前一后,一明一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强,更加生动形象。

中间四句,则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诗人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描绘了一幅幅战斗的画面。他坐在战场上高傲地注视着敌人,士兵们勇敢地冲锋陷阵,他们的动作迅速而又有力,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激烈程度;而那些被打败的敌人,则在远处静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最后两句“荆襄,人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则描绘了战后的宁静生活。人们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的生活,男男女女都在忙着各自的事务。这种生活状态与战乱时期的紧张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更突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既有豪放的气势又不失细腻的情感,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关怀和责任感。同时,这首诗也是对历史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动荡时代的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