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注释】

1.《念奴娇·重九席上》:“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 ——指龙山(地名),重阳节时有盛会。

2.“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谁和老兵一起在酒桌上笑语嬉戏,落帽的参军如今已满头银发。

3.“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不要忘了那些曾经陪伴过你的人啊,西风也曾经在你身边吹拂,记得那些曾经陪伴你的人。

4.“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古今多少事,只留下几双飞舞的蝶影。

5.“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请相信,东篱下采菊的陶渊明拥有高尚的情感,他的情感已经流传千年。

6.“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喜欢听琴音如同得到乐趣一样,何必在弦上刻意追求声音的和谐。

7.“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试着将空杯倒置,先生您还会告诉我这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8.“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面对清风微笑一下,让我们一起在这美好的夜晚醉酒。

【赏析】
《念奴娇·重九席上》是一首咏怀之作,通过描写重阳节宴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怀念过去、感叹时光流逝的情感。全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怀。

首句“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以问开头,引出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这里的“龙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而“高会”则暗示着盛大的聚会或节日庆典。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吉祥和丰收,因此这里用“重阳佳节”来强调节日的气氛和意义。

“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两句,诗人回忆起与老兵们一起畅饮的情景,以及自己因酒后落帽而显得有些滑稽可笑的经历。这些回忆带有一种幽默和轻松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同时暗示了时间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诗人通过“西风”这一自然意象,传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一句,诗人用“三两飞蝶”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感。这里的蝴蝶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易逝,而诗人则在感叹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这句诗则是对陶渊明的赞美。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诗人,以隐居田园生活著称。诗人通过引用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他认为音乐本身就有其内在的魅力和趣味,而不必过分追求技巧上的完美。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认为生活中不必过于执着于物质的享受,而是要注重内心的充实和满足。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念奴娇·重九席上》是一首充满感慨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描绘重阳节宴会的场景和回忆往昔的友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人还通过引用陶渊明的故事和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展现了自己的独特思想和审美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