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谁染玉肌丰脸,做燕支颜色。
送春风雨最无情,吹残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唤小鬟催拍。
诗句解析:
-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这里的“春”比喻春天的美景。”海棠”是一种植物,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醉得海棠无力”描绘了春天美景让人陶醉,以至于海棠失去了生机。
- “谁染玉肌丰脸,做燕支颜色”:这句话中,“燕支”通常指的是一种化妆品或护肤品,这里可能指的是涂抹在脸上的美丽妆容,使得容颜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染色”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通过化妆品或护肤品来改变面容的颜色。
- 接下来的几句:“送春风雨最无情,吹残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唤小鬟催拍。”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离去的不舍和惋惜之情。”送春风雨”暗示着春天的结束,”最无情”表明了风雨对春去秋来的无情态度。”吹残也堪惜”表示即使春天即将离去,也值得珍惜。”何似且留花住”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为什么不留下春天的花不让它离去。”唤小鬟催拍”则可能是在想象有人呼唤宫女们加快步伐,留住春天的花朵。
译文:
春光如醇厚的酒液,令人陶醉到连海棠都失去了生气。是谁给海棠涂上了美丽的肌肤,让它像燕支般绚丽夺目?
无情的送别之风,将春日吹得凋零,却也值得我们惋惜。为何不如让花儿停留,不要让它离开。我想象着宫女们催促拍手,想要留住这美好的时光。
关键词注释:
- 春似酒杯浓(比喻春天的美如同美酒一般浓烈)
- 海棠(一种花卉)
- 燕支(古代的美容品)
- 小鬟(古代的一种美女称呼)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短暂性。诗人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春风、雨丝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的“海棠”不仅是自然景物的代表,也隐喻了人生中的美好时刻或情感体验。通过“燕支颜色”这一意象,诗人巧妙地将化妆与自然之美相结合,既表现了春天的艳丽,又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向往和追求。此外,“送春风雨最无情,吹残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唤小鬟催拍。”更是通过对春天离去的不舍和惋惜,以及对于留住春花的渴望,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珍惜当下的人生态度。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让人不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