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诗句解析
1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边关作为使者的身份和任务。万里指的是远离家乡的边疆,汉家可能指汉朝的使者或士兵,双节则可能是指节日和庆典(如重阳节),这里强调了节日和使命相结合的场景。
- 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描述了诗人曾经游历过的京城以及他在夜晚召唤大禹治理黄河的情景。”旧京行遍”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京城的历史和文化非常熟悉,”中夜呼禹济黄流”则可能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考国家水利问题的情景。
- 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这句话通过”寥落”和”无限”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和辽阔的自然景象。”桑榆”通常用来象征晚年时光,而”太行紫翠”则是对北方山峦的描述,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相伴过芦沟”可能是诗人与朋友或同伴一起经过某地(如北京附近)的情景。
-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这里的”岁晚”可能指深秋时节,”客”可能指旅居他乡的人,”多病”则反映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可能不佳。”风露冷貂裘”描绘了寒风吹拂、露水沾湿貂皮衣的情景,可能是在寒冷的环境中度过的艰难时刻。
- 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这里的”重九”指的是重阳节,是秋季的一个传统节日。”烂醉”表示畅饮至醉的状态,而”莫牢愁”则是鼓励人们放下烦恼、尽情享乐的建议。
- 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这里的”黄花”可能象征着秋天的颜色或是菊花,”我”可能指的是自己,”一笑不管鬓霜羞”则表达了诗人以轻松的态度面对衰老和自然规律的态度。
- 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这句中的”袖里天书”可能比喻着智慧或秘密,”咫尺”表示很近的距离,”眼底关河百二”可能是形容眼前的山河壮丽,而”歌罢此生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认为歌声一停,生命也随之消逝。
-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最后的这句表明诗人寄予希望于远方的消息,希望平安的消息能随大雁传回南方的家园。
译文
万里之外身作汉家使者,手持双节照耀在秋天的清朗之中。昔日走过京城的每一条街道,深夜时分呼唤大禹疏导黄河的流水。西北边陲的萧条令人感到凄凉,无尽的太行山脉和紫色的翠绿相映,我们相伴穿越了芦沟桥。随着岁月渐晚,疾病缠身,秋风露冷,貂皮衣也显得单薄。
面对重阳佳节,应当尽情畅饮不拘小节,不要为琐事忧愁。菊花盛开,我欢笑着不顾白发的羞涩。袖中藏着的神秘书籍近在眼前,眼中可见的江山壮阔如同百二险阻。一曲唱完,我的生命便像飘荡的浮萍。唯有那平安的书信,随着大雁飞向南州的家。
赏析
本首诗通过对边关、历史、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和历史典故,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悲悯。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