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满目。渐院落悄清,愁近银烛。多少虫书堕翠,又随波縠。姮娥半露扶疏影,向虚檐、似知幽独。浦鸿声断,枝乌漏永,芳梦难续。
记旧日、离亭细嘱。早归趁香边,频泛醽醁。谁遣而今,对景黛娥双蹙。玉鞭但共秋光远,漫空怜、如许金粟。露零襟冷,萧萧更兼,数竿修竹。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清秋景色,抒发孤寂愁苦之情;下片回忆旧时离别情事,抒发相思之苦,最后表达归隐山林的愿望。全词以月夜为背景,以月、风、露、虫、鸿雁、蝉等意象构成一幅凄清幽远的图景,抒写词人因政治变故而隐居深山的孤寂愁苦之情。
“西风满目。渐院落悄清,愁近银烛。”秋风萧瑟,吹遍了庭院,使庭院显得更加寂静空阔;在昏黄的蜡烛光中,更增添了几分寒意和寂寞。“多少虫书堕翠,又随波縠。”不知有多少虫蛀的书页被风吹落在院子里,随风飘动。这里用“随波”比喻“堕翠”,既写出了落叶随风飞舞的样子,也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任其飘零的凄凉心境。“姮娥半露扶疏影,向虚檐、似知幽独。”明亮的月光洒在高高挂在天空的嫦娥身上,映照出她半露的玉容,仿佛知道这幽静的夜晚无人陪伴,所以格外地照顾着自己。“浦鸿声断,枝乌漏永,芳梦难续。”鸿雁的声音已经消失,只有枝头的乌鸦不停地鸣叫,连梦境都难以延续。“记旧日、离亭细嘱。早归趁香边,频泛醽醁。”“旧日”指往日,指过去。“记”字表明作者有意追忆往事,但又不愿明说出来。“离亭细嘱”即“细嘱离亭”,说明是与情人告别时所说的话。“频泛醽醁”指频频举杯,劝饮。“醽醁”酒器。“谁遣而今,对景黛蛾双蹙。”是谁让如今我面对这样的风景而眉头紧锁呢?“黛蛾”代指女子的眉头,这里指思念的女子,因为眉如黛色而得名。双蹙指皱眉皱起,形容女子因思念而皱眉。“玉鞭但共秋光远,漫空怜、如许金粟。”只有手中的玉鞭才能与那无边无际的秋光相映衬,我不禁感叹:如此广阔的天地间,有这么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的点点秋草。这是化用谢庄《月赋》中的“望舒月亮,耀耀其华”句意。“秋光”指秋天的景色。“金粟”指稻谷的金色。“露零襟冷,萧萧更兼,数竿修竹。”露珠打湿了衣襟,我感到分外寒冷,一阵萧萧的秋风中还有几根修长的竹子在轻轻摇曳。“萧萧”指风吹竹林发出的声音。“数竿修竹”指几根挺拔的竹子。
【译文】
西风满眼。渐渐院落安静,忧愁靠近银烛。多少虫蛀的书页被风吹落在院子里,随风飘动。明亮的月光洒在高高挂在天空的嫦娥身上,映照出她半露的玉容,仿佛知道这幽静的夜晚无人陪伴,所以格外地照顾着自己。明亮的月光洒在高高挂在天空的嫦娥身上,映照出她半露的玉容,仿佛知道这幽静的夜晚无人陪伴,所以格外地照顾着自己。
浦边鸿声消逝,树枝间鸟儿不停鸣叫,连梦境都无法延续。
记得旧日,你与我分别时叮嘱的话,让我早早归来,趁那芳香弥漫的地方。频频举杯,劝饮酏酒,为何如今我面对这样的风景就眉头紧锁?只有手中的玉鞭才能与那无边无际的秋光相映衬,我不禁感叹:如此广阔的天地间,有这么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的点点秋草。
露珠打湿了衣襟,我感到分外寒冷,一阵萧萧的秋风中还有几根挺拔的竹子在轻轻摇曳。
【注释】
①“西风满目”二句:西风吹拂庭院,使人感到寂寞空旷,心情也变得忧郁起来。“院落”指庭院。“悄清”指清寂寂静。“银烛”指蜡烛。“半露”指露出一半身子。
②“多少”三句:指许多被秋风刮落的树叶。“堕翠”是落下来的意思。“波縠(hào)”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③“姮娥”句:嫦娥的月宫里,只有她的倩影相伴。“扶疏”是枝叶茂盛的样子。“虚檐”是屋檐空荡无物的样子。“似知幽独”指好像知道这幽静的夜晚无人陪伴,所以格外地照顾着自己。
④“浦鸿”三句:浦上飞来的大雁早已消失,只有枝头的乌鸦不停地啼叫。“声断”是声音消失的意思。“乌漏永”指乌鸦不停地呜叫,时间很长。
⑤“芳梦”二句:梦中的美好时光已无法再延续下去。“梦续”是梦可以继续的意思。“更难续”指梦已不可能再继续下去。
⑥“记旧日”句:想起从前离别时的情景。“细嘱”是嘱咐,叮嘱的意思。“离亭”指离别时的所在之地。“早归”指早早回来。“趁香边”指趁着香气浓郁之处。
⑦“频泛”二句:频频举杯,劝饮酏酒。“醽醁”是酒器。“醽醁尽”是酒尽的意思。
⑧“玉鞭”二句:只有手中的玉鞭才能与那无边无际的秋光相映衬,我不禁感叹:如此广阔的天地间,有这么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的点点秋草。
⑨“露零”三句:露水滴在衣服上,使衣服感到冰冷。“襟冷”指衣襟感到寒冷。“萧萧”指风吹竹林发出的声音。“更兼”是加上的意思。
⑩“数竿”二句:几根挺拔的竹子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修竹”指挺拔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