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
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出世真如佛,馀二莫思量。

水调歌头·其三

【注释】:

  1. 耳目身之宝——指耳、目、身,即人的一切感官。2. 固塞勿飞扬——固塞,保持;勿飞扬,不要飘浮妄动。3. 存无守有——指心有所念,便有所执。4. 中间无念以为常——中间,指心与物的关系。5. 坎兑互堤防——指坎卦(水)与兑卦(泽水)互相约束。6. 寤寐神依抱——指睡眠中,精神依从形体;觉醒时,精神依附形体。7. 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8. 罔象里全彰——罔象,没有形象的比喻。9. 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此即,这即是;非空非色,不是虚空也不是颜色;自是,本来就是。10. 阴鼎炼元阳——阴鼎,指阴性的事物或现象;元阳,指阳性的事物或现象。11. 出世真如佛——出世,脱离世俗。真如,佛教语,指真实不虚之理。12. 馀二莫思量——其余两个,不必再想了。
    【译文】:
    耳朵和眼睛是人身上最珍贵的宝贝,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它们,不要让它飘浮妄动。要懂得心有所念,便是有所执,中间不应该有杂念,应该保持常态。用玄门关住窍穴,让视听都回到体内,让心静如止水,让性静如止火。无论醒着还是睡着,都要让精神依附形体,使形与气两相忘。
    它的形状圆润而光亮,它的外貌堂堂而威武。它分明地显示出自己的真我,在没有形象的比喻中完全彰显。这就是不是虚空也没有颜色的本体,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阴性事物如同阴鼎炼元的阳阳,都是本然的真实面目。脱离世俗,达到出世的境界,就像真如佛一样,其他的也不要再去想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道家养生诗作。诗人以水调歌头的曲调来表达自己对道教养生之道的见解和体会,其中充满了浓厚的道家色彩。
    诗的前两句“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的意思是说,人的耳朵眼睛和身体是最为宝贵的,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它们,不要让它飘浮妄动。这里的“固塞”是指固守住内心,不要被外物所动摇。这里的“勿飞扬”则是指不要被外界的声色所诱惑,不能被外界的名利所迷惑。整首诗都在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安定,这是道家修行者的基本要求。
    接下来的几句“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则是进一步阐述了道家的养生之道。这里的“存无守有”是指要存养内在的精神,而不是固守外在的物质。这里的“中间无念以为常”则是指要去除内心的杂念,保持心态的平和。这些都是道家养生的核心理念,也是这首诗的重要内容。
    然后诗人又进一步描述了道家的养生方法:“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这里的“把定”是指要牢牢把握住内心的本心,不让外界的声色所影响。这里的“玄关一窍”则是指要打开心灵的窗户,让外界的声音都能进入,但同时也要把它们全都收回到心中。这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养生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养生境界。
    接着诗人又描述了道家的养生状态:“坎兑互堤防。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这里的“坎兑互堤防”指的是阴阳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的状态。这里的“寤寐神依抱”则是指无论是清醒的时候还是入睡的时候,精神都会依附于形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这里的“形气两相忘”则是指精神和形体会完全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养生状态,也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养生境界。
    最后两句“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圆陀陀”是指形状圆润光滑;“光烁烁”是指光泽明亮;“貌堂堂”是指外貌威严庄重。这些形容词都是用来描绘道家养生者的形象。这里的“分明真我”则是指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真我;“罔象里全彰”则是指能够在没有形象的比喻中完全展现出自己的真我。这是一种最高明的养生境界,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养生境界。
    这首诗是一首非常经典的道家养生诗作,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它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内心的修养来达到养生的目的,也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外在的行为来体现内心的修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