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骤雨。草草成暌阻。寸肠结尽千千缕。别离谁是没,惟我于中苦。最苦是,看奴未足抛奴去。
一句临歧语。忍泪奴听取。身可舍,情难负。纵非瓶断绠,也是钗分股。再见了,知他似得如今否。
【注释】
千秋岁: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或九十八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八句五平韵。另有一百零二字和一百零三字两体。
飞云骤雨:急风骤雨。形容天气变化极快。
寸肠结尽千千缕:千万缕愁绪纠结在一起。形容心中十分痛苦。
别离谁(wèi)是没:离别的是谁?没有。
最苦是:最令人痛苦的是。
看奴(nú)未足抛奴去:看你还不足够抛弃你。
一句临歧语:临别时的一句话。歧路,岔路口。
忍泪奴听取:忍着眼泪听你说。
身可舍,情难负:身子可以舍弃,但感情难以抛弃。
纵非瓶断绠(guàng),也是钗分股:即使不像瓶中的绳索那样断裂,也像头上的钗被分割成两半。比喻感情难以割舍。
再见了:再见面吧!
知他似得如今否:知道现在的情况是否与以前一样呢?
【赏析】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冬,词人因被免职而离开建昌军任所,途经江西吉安时。词中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依恋之情。
“飞云骤雨”,急风骤雨,形象地描绘出词人与妻子分离时的恶劣气候,为下文的离愁别恨作了铺垫,也为全词定下了阴郁、悲怆的基调。
“草草成暌阻”意为匆匆忙忙地成了夫妻离别,“睽阻”指夫妻分离,“草草”指仓促。这一句写出了词人与妻子分离的急促与仓促,表达了对妻子的依依惜别。
“寸肠结尽千千缕”,意在说明自己心中的思念如千万缕丝,无法解开。“寸肠结尽”,用来形容自己的思绪如同细线一般,千回百转,难以解脱。“千千缕”则形容自己的思念如同千缕细丝一样,交织缠绕,无休无止。这一句既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又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别离谁是没,惟我于中苦”两句,词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他问:“在这众多离愁别恨的人当中,是谁最值得我牵挂?”答案自然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最为痛苦。这里的“惟我”二字,凸显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最苦是,看奴未足抛奴去。”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在分别之际的无奈与痛苦。他看着妻子离去的背影,内心却充满了不舍与留恋。尽管他深知妻子离去是必然的选择,但他仍然觉得这种分离太过残酷。这里,词人将内心的痛苦与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动容。
“一句临歧语,忍泪奴听取。身可舍,情难负。”这一句词表现了词人与妻子分别时的深情与不舍。他听着妻子的临别之言,心中不禁泪水涌动。他虽然明白自己可以舍弃身体,但内心的情感却难以割舍。这里的“忍泪奴听取”不仅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也体现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厚意。
“身可舍,情难负。”这两句词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明白自己可以舍弃身体,但内心的情感却难以割舍。这里的“身可舍”指的是自己的身体,而“情难负”则是指内心的情感。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正是因为有了内心的情感作为支撑,才使得身体得以舍弃;而正是因为有了身体的存在,才使得情感得以延续。这种矛盾与挣扎正是词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纵非瓶断绠,也是钗分股。”这一句词更是深化了词人的内心感受。它表明即使不能像瓶子中的绳索那样断裂,也无法像钗子那样被分割成两半。这不仅仅是对自身情感的一种安慰,更是对未来重逢的一种期待。这里的“钗分股”形象地描绘出了妻子离去后,自己心中的痛苦与失落。
“再见了”两句则是词人对妻子的深情告别与期盼未来重逢。他知道这次分别可能是永远的,所以他只能默默地送别妻子,期待着未来的重逢。这两句词不仅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与悲伤,更展现了他对妻子的深深眷恋与期待。
本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词人与妻子分别的场景以及内心的感受。它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又有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的深度。同时,词人也运用了一些典故来加强表达效果,使得整首词更加富有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