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真经,期万过。未灭无明心火。宜回首,探真空。融怡淡漠中。
自古人,何处在。谩记声名沽卖。抛尘累,养清闲。琼浆自驻颜。

【诗句原文】

更漏子 · 其三再次韵于真人

诵真经,期万过。未灭无明心火。宜回首,探真空。融怡淡漠中。

自古人,何处在。谩记声名沽卖。抛尘累,养清闲。琼浆自驻颜。

【译文】
诵念真经,期望能度过万次。未能消灭心中的无明之火。应该回顾过去,探索真空的意境。在淡漠之中寻找心灵的安宁。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在何处?只是随意地记录自己的名声与地位。抛弃了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清净和悠闲。如同品尝美酒一般,让自己的青春永驻。

【关键词注释】

  1. 更漏子:古代一种词牌名,多用于写闺怨、离愁等主题。本诗为咏怀之作。
  2. 诵真经:指诵读佛经,以求心灵净化和解脱。
  3. 万过:指无数次的修行和参悟,表示对修行者不懈的努力。
  4. 灭无明心火:指熄灭心中的烦恼和杂念,使心灵达到平静的状态。
  5. 回首:回顾过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6. 真空:佛教术语,指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
  7. 融怡:形容内心宁静、愉悦的状态。
  8. 漫:随意、随便的意思。
  9. 沽卖:出售或标榜自己的名声和地位。
  10. 抛尘累:放下世俗的名利和纷扰,追求内心的清净。
  11. 清闲:指清静无为的生活状态。
  12. 琼浆:珍贵的美酒,比喻美好的青春时光。
  13. 驻颜:使容颜保持青春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诵真经,期万过”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接着提到“未灭无明心火”,指出修行者需要面对并克服内心的烦恼和杂念,以达到心灵的清净和平静。

“宜回首,探真空”进一步强调了修行的目的,即回归到精神世界的深处,探索那个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真空。这里的“真空”并非真正的物理空间,而是心灵达到的一种境界,是一种超越世俗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的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自古人,何处在。谩记声名沽卖”则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只知追逐名利、不顾自身修养的人的批评。这些人虽然拥有声名和地位,但却没有真正追求过内心的清净和美好,只是虚度年华。

最后两句“抛尘累,养清闲。琼浆自驻颜”则是对前面观点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鼓励人们放下尘世的纷扰和名利的追求,去追求内心的清静和悠闲。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青春时光,像品尝美酒一样,让美好的时光永远留在自己身边。

整首诗以咏怀为主题,通过对修行者的描写和对其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道德和修行的思考和领悟。它不仅是一首赞美修行者的诗歌,更是一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