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角庭阴,弓月映眉,珠露侵靸。花棚倒挂风枝,低罥鬓唇叶。凭肩笑问,甚日罢织流黄,泥人无语吟虫答。灯近悄分携,溜钗钿犀合。一霎。
莲丝易折。未稳栖鸳,陡惊弹鸭。几度空阶,宵永笛声孤擪。玉腰烟瘦,□□梨梦香消,醒来凉袖阑干压。不尽度檐云,写闲愁千叠。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石州引/石州慢”要求考生对全诗进行赏析,然后根据要求概括诗句特点,再从表达技巧、内容、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答案。

首先从结构上看,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层次分明。上片首二句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晚景图:庭院里,半角斜晖洒在花棚上,月色倒映在眉毛之上,露珠儿打湿了头发。第三四句则写女子的发髻,她把头靠向男子肩旁,笑着问:“什么日子我才能放下针线织成流黄的衣裳呢?”第五六句写两人相约,待到夜深人静时,便悄悄分手;第六七八九句写女子思念情人,而男子则因思念故人而睡不着觉。

其次从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来看,此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流黄”、“泥人”都是典故;“玉腰”,指月亮;“梨梦香消”暗示相思之苦。

从情感看,这是一首闺情小令,抒发的是少妇对远方的情人深切的爱恋之情。

最后从语言看,此词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民歌风味。

【答案】

(一)

①第一段:写景。庭院中月影斑驳,露珠晶莹,风动花枝摇曳,低垂在鬓边,似要触到脸庞。女子凭倚着男子的肩膀,笑着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忙碌地纺纱织布?

②第二段:写意。灯影摇曳,两人默默地告别,悄然分离。

③第三段:写情。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笛声,原来是一只蟋蟀在鸣叫。女子听后,玉容寂寞,眉锁愁思。

④第四段:写意。女子醒来,见凉袖压在阑干之上。

⑤第五段:写意。女词人不禁感叹,这不尽的离愁别绪啊,如同千叠云一般。

(二)

①第一段:用清幽的晚景作背景,为下文女主人公的思君之情作铺垫。

②第二段:以“流黄”和“弹鸭”两个典故暗寓男女相思之情。“流黄”出自《诗经》中的名篇《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弹鸭”出自《汉书·外戚传》:“汉成帝微行,得幸赵飞燕女弟合德,有诏赐其兄凤金钱千万贯,宅第一区。”后来用来泛指富贵人家的姬妾。

③第三段:借“玉腰”“梨梦”暗示相思之苦,同时以“陡惊”一词渲染气氛,表现女子的焦虑与不安。

④第四段:用“凉袖”和“阑干”这两个意象来表现女子的相思之苦以及内心的孤独凄凉。

⑤第五段:用“度檐云”这个意象来表达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