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点烟红,露晞新绿,土膏渐香。散懒慵情性,寻幽选静,一筇烟雨,几处松篁。恨我求闲,已成迟暮,石浅泉甘难屡尝。犹堪去,向清风皓月,南涧东冈。
如今雁断三湘。念酒伴、不来梅自芳。幸隐居药馆,孙登啸咏,从容云水,无负年光。且共山间,琴书朋旧,时饮无何游醉乡。归常是,趁前村桑柘,犹挂残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①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晞”是多音字,此处为动词,意为“晒干”;“堪”是文言文中常用词,意思是“可”。
②理解诗句大意,把握全诗情感基调。本词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隐居生活的惬意。
③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经历分析词人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体会他的情感。
④分析诗词中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如本题中“恨我求闲,已成迟暮”中的“求闲”与“迟暮”,表达了词人对于自己晚年不得志的无奈之情。
【答案】
译文:
早春时节,烟雾缭绕山头;露珠滋润新长出的嫩绿小草和树叶,泥土渐渐发出芬芳的气息,到处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词人懒散慵倦地寻找幽静的地方,独自在松林竹林间徘徊徜徉,一筇竹杖在烟雨蒙蒙中漫行,几处山林之中,有松树高耸入云,又有竹林苍翠欲滴。
可是可惜啊!如今已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到三湘地区去寻觅酒友了,只能独自饮酒作赋,自得其乐。幸好隐居药馆时还能从容不迫地欣赏自然山水,无愧年华。
此时正值深秋季节,大雁南飞,词人思念着那些不能前来相伴的酒友,他们或许正忙着采梅酿酒。
幸运的是,词人在药馆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孙登先生在这里啸咏吟诗,从容自在地游赏山水,无愧于这美好的时光。
词人与友人一起在山间饮酒赋诗,结交了不少知心朋友。闲暇无事时,常常带着琴书到郊外游玩,尽情享受田园之乐。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常回家里去看看那桑叶已经挂满枝头,残阳如血。
赏析:
这首词抒写的是作者退隐后的生活情趣。全词以清丽的语言、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表现了词人闲适安逸的心情。
上片描写早春景色,突出了词人对自然的喜爱。开头两句写景:春天来了,烟霞笼罩着青山,草木发新芽,土地润泽,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接着写词人对这种美好景象的感受:“散懒慵情性,寻幽选静。”这里写出了词人闲散慵懒的性格特点:厌倦了官场的纷扰,便想寻个幽静之处来安度余生。词人为政多年,一直未能施展抱负,所以感到十分郁闷。
“一筇烟雨”以下几句写词人寻幽访静的具体活动,进一步烘托出他的闲散心情。他拄着竹杖,漫步在雨雾朦胧的山路上。这时,他来到一处松树林中。只见参天松树挺拔苍劲,枝叶茂密葱茏;又见竹子苍翠欲滴,随风摇曳。这些美丽的景色使他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恨我求闲,已成迟暮,石浅泉甘难屡尝”三句感叹自己当初选择隐逸之路是多么明智:现在后悔莫及了,岁月不饶人啊!这里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因为当时他身居高位,仕途顺利,可以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现在却已成了“迟暮之人”,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去追求名利了。
“犹堪去”三句说,即使如此,他还是想去那里度过一段宁静的时光。他向往的是清风明月相伴下的南涧东冈。这里的“南涧”指南边的溪水旁,“东冈”指东面的小山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他渴望过一种闲散而清静的生活。
下片由景及人,写隐居生活的美好。“如今雁断三湘,念酒伴不来,梅自芳”四句写词人对往昔隐居生活的回忆:如今大雁飞回了北方,再也听不到朋友们的歌声笑语,只好独自一人对着梅花喝酒作诗了。这四句既写出了词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也反映了他对目前生活的不满。
“幸隐居药馆,孙登啸咏,从容云水,无负年光”二句写他庆幸在药馆中能过着闲适的生活。他喜欢那里的环境,经常在那里吟诗作歌。他悠然自得地游赏着眼前的山水,没有辜负美好的年华。
“且共山间,琴书朋旧,时饮无何游醉乡”三句写词人与友人相约在山间饮酒赋诗,结伴同行,畅怀痛饮直到日落才归家。这几句既体现了词人的旷达洒脱,又写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归常是,趁前村桑柘”两句写词人回到家里后的生活:常常是趁着傍晚时分,到前村去看一看那金黄色的桑叶是否已经挂满枝头。这两句既表达了他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又透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出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孤寂和无奈。
这是一首抒情词。上片主要写早春景色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下片主要写隐居生活及诗人的内心感受和生活态度。全词通过具体描绘早春景色和隐居生活中的种种细节,表现出词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