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春晚,正海棠临水,嫣然幽独。秀色天姿真富贵,何必金盘华屋。月下无人,雨中有泪,绝艳仍清淑。丰肌得酒,嫩红微透轻縠。
晓日雾霭林深,佳人春睡思,朦胧初足。笑出疏篱,端可厌,桃李漫山粗俗。衔子飞来,鸿鹄何在,千里移西蜀。明朝酒醒,乱红那忍轻触。
【译文】
江城春色正明媚,海棠花开正盛开。美丽动人真富贵,何须金屋和玉堂。月夜花下无人来赏,雨中花上泪点点。丰腴的身躯有酒浇,嫩红的花瓣轻如纱。
朝阳映照雾气蒙蒙,佳人睡在林深处。朦胧初醒思春梦,娇柔可爱如醉如痴。她笑出篱笆外,端庄秀丽可厌俗。衔子飞来,鸿鹄何处飞?千里西蜀移来此。
明朝酒醒,乱红飘落不忍触。
【注释】
江城:即南京城。
嫣然(yān rán):形容女子笑容美好。
天姿:天然的美质。
华屋:华丽的房屋。
月下无人,雨中有泪:以花喻美人,写花在月下独自开放,无人来赏,又因雨水沾湿而流泪。
丰肌:丰满的体形。
得酒:有酒滋养。
微透:略见透明的样子。
疏篱:稀疏的竹篱。
桃李:指桃花李花。
衔子:指燕子。
西蜀:古地名,指四川省一带。
那忍:怎忍心,怎么忍心。
【赏析】
《念奴娇·江城春晚》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海棠花的美丽和娇媚,下片则描写了春日的景色和佳人的娇美。
上阕开头三句写海棠花的美丽和娇媚。“江城春晚”一句点明季节、地点,说明作者在欣赏海棠花。“正海棠临水,嫣然幽独。”这句是写海棠花的美景。它生长在春天,正是百花竞放的时候,而海棠却不同寻常,它不像其他花卉那样争艳斗丽,而是静静地开放,不张扬地展示它的美丽,给人以恬静淡雅的感觉。“秀色天姿真富贵”二句写海棠花的高贵和富丽。“何必金盘华屋”,这里用典,典出《世说新语·汰侈》。晋武帝曾问王戎:“我何如卿?”王戎答:“君胜臣一筹。”意思是你比我强。后来,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人的地位、权力、财富等高于一般人。这里的海棠花,就是用这个典故来说的。它不需要金盘子和豪华的房子来衬托,就能展现出它美丽的天姿。
词的下阕继续描绘了海棠花的美景以及作者的情感。“月下无人,雨中有泪,绝艳仍清淑”二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现海棠花的美丽。在月光的照耀下,海棠花独自开放;在雨中,海棠花也显得格外清纯淑美。“含羞微笑”四字,把海棠花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
过片之后两句,进一步描写了海棠花的特点。“丰肌得酒,嫩红微透轻縠”二句,从海棠花的外形入手,描写其丰润的肌肤和嫩红的颜色,以及它们轻轻泛出的光泽。“得酒”和“微透”二词,更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海棠花的娇艳。
结尾三句写春天的美好景象和佳人的娇美。“晓日雾霭林深”二句,写春日阳光透过薄雾照进深林之中的景象;“佳人春睡思,朦胧初足。”二句,写佳人春日里懒懒地睡觉,刚刚醒来。这两句虽然写的是不同的景象,但实际上都是在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笑出疏篱,端可厌,桃李漫山粗俗。”三句,则是写佳人从窗子探出身去,看到外面的景色后所发出的感受。这里的“可厌”,是指觉得外面的景色过于平庸、俗气。然而,佳人毕竟是与众不同的,她有着高贵的气质和独特的品味,因此对于这些粗俗的东西并不感到厌烦。
这首词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它也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