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宦情无几,赋成归去来兮。吾归何所,任运且随时。曾向高人问道,清妙处、已悟希夷。谁能羡,胸中芥子,容易纳须弥。
竹林,新职事,神交狂客,志慕天随。但能乐天知命,夫复何疑。多谢故人念我,平安报、不必纲维。饮君酒,愿君同寿,此外本无为。
【注释】
五柳先生:晋陶潜,字渊明,世称“五柳先生”,自号“田家翁”。
归去来兮:语出《归去来辞》,是陶潜的代表作。归去来兮(guīqùláixī),归隐田园的意思。
吾归何所:我到哪里去呢?
任运且随时:任凭命运安排,顺其自然。
曾向高人问道:曾经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过。
清妙处、已悟希夷:在清幽美妙的地方,我已经领悟了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玄妙道理。
希夷:指道教所说的“无极”或“无为”。
胸中芥子:佛家语,比喻人的心胸。芥子,小草,比喻心量小。须弥:梵语sūma,意为须弥山,印度的一座大山,高三千由旬(约三万公里)。佛教认为须弥山是诸天众的住处。
神交:精神上交流,指精神上的沟通。狂客:狂放不羁的人。
天随:道家的“随”,与“自然”同义,顺应自然。
乐天知命:乐观豁达,安于天命。
纲维:网罗,束缚。这里泛指世俗的名利权位。
【译文】
五柳先生,官场上的宦情已经没有多少了,我赋诗之后就要回去隐居了。我到哪里去呢? 任凭命运安排,顺其自然吧。我曾经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过,在清幽美妙之处我已经领悟了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玄妙道理。谁能羡慕我呢?我的心胸像一粒芥子一样小。我只愿做一位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人,夫复何疑?
多谢故人念我,平安报、不必纲维。饮君酒,愿君同寿,此外本无为。
【赏析】
本篇是一首答友人的书信体作品。全诗通过写自己的归隐之志和归隐之后的生活,表现了一种恬淡宁静、超脱尘世、顺应自然的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起二句点题,说明作者归隐的原因。”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字,他一生以”五柳”为号。这两句说,我辞去官后将回到田园中去,哪里也不去。”宦情”二字表明作者辞官的原因是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无几”两字则表现出他辞官的决心之大。接着写归隐后的打算,”任运且随时”,即听其自然,随遇而安。接下去写自己如何归隐。
三四句是对自己归隐后生活状况的描写。”曾向高人问道”一句承上启下,表明作者虽然已经辞官归隐,但是仍然保持着学习的习惯,不断向他人请教问题。在”清妙处”,”已悟希夷”两句中,作者进一步说明了他的精神世界和追求。”清妙处”指的是一种清幽、高雅的境界;”已悟希夷”则意味着他已经领悟到了道家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玄妙道理,也就是达到了一种无欲无求的心境。
五六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谁能羡”一句表明,作者已经看破红尘,对于世俗的一切都已经不屑一顾了。”胸中芥子”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心态——心胸就像一粒小草一样,容不得半点杂质。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他希望和故人共同享受美好的时光,至于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又展现了他归隐田园后的恬淡生活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同时,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如”五柳先生”、”竹林”等都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