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阑珊退晚妆。主人情重更留汤。冠帽斜敧辞醉去,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
又得尊前聊笑语。如许。短歌宜舞小红裳。宝马促归朱户闭。
人睡。夜来应恨月侵床。
定风波·其四
客人有两位新的歌女,善于唱歌,请为她们演唱送汤的歌,因此戏弄前面的两件东西。
歌舞结束,天色将晚,我退去化妆。主人情意深厚,又让我留下,我只好斜倚在酒器旁告辞而去,邀请那位美人纤手为我磨香。
又得以在尊前欢笑交谈。像这样的欢乐时光,小曲应适合舞蹈。红色的骏马催促着我回到朱门之内,关门而睡。
人已经睡着了,夜来月光侵扰我的床铺。
注释译文赏析:
定风波是词牌名,其格律与词调相同。此调又名“碧玉箫”、“拍红牙”。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八句五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代表作品有柳永《定风波·自寓》:“东君也不爱惜,雪满山中高士卧。冷落蓝桥何处觅?一半韩凭分付与鸱夷。”辛弃疾也有一首《定风波·席上赠妓》:“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夜半惊乌起。任霏霏雨打梨花,点点声扶衰柳。谁念静边烽驿?但愿明河可渡。斗草稚儿犹未觉。浸沙鸥鹭闲眠,野老篱边的苏武。”这首《定风波·其四》写的是作者宴饮时的情景。
首句“客有两新鬟善歌者”,说明宴会的气氛热烈,客人多,而且都是年轻美丽的歌女。“请作送汤曲”,即请她们唱送汤之歌,可见宴会的热闹程度。“因戏前二物”,指宴席上的两种道具。一种可能是“冠”,“另一种可能是“簪”。“冠”和“簪”都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饰物,这里借指两个歌女。“请作送汤曲,因戏前二物”,意思是请这两个歌女唱送汤歌,也以这两个道具为戏。这是作者的点题之处。
下面几句写歌女们表演送汤歌的情景。“歌舞阑珊退晚妆”,意思是歌舞结束了,天色已晚,我也退去卸妆。“主人情重更留汤”,主人情意深厚,又让我留下,我只好斜倚在酒器旁告辞而去,邀请那位美人纤手为我磨香。这里的“情重”“笑语”“催归”等词语都表明了主人对歌女的深情厚意,使歌女们感到无比荣幸和幸福。
接着两句写歌女们的表演:“又得尊前聊笑语。如许”,意思是在尊前又得以和她们聊天说笑。“短歌宜舞小红裳”,意思是这样欢乐的时光,小曲应该适合舞蹈。这两句写出了歌女们欢快的心情和优美的舞姿。
最后两句写离别的情景。“宝马促归朱户闭”,意思是宝马催促着歌女们回去,朱门关闭了。这里的“促归”表现了主人的急切之情,也反映了歌女们的欢腾心情。“人睡”三字点明了时间,也暗示了离别的悲哀。
全词描写了一次宴会上的歌舞情景,通过歌女们表演送汤歌、聊天说笑、跳舞等动作,表现了主人和歌女的亲密关系以及歌女的欢快心情。同时,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词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