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楼前路。望平堤、十里湖光,画船无数。绿盖盈盈红粉面,叶底荷花解语。斗巧结、同心双缕。尚有经年离别恨,一丝丝、总是相思处。相见也,又重午。
清江旧事传荆楚。叹人情、千载如新,尚沈菰黍。且尽尊前今日醉,谁肯独醒吊古。泛几盏、菖蒲绿醑。两两龙舟争竞渡,奈珠帘、暮卷西山雨。看未足,怎归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句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本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情叙事,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词人借端午佳节之机,以“思远楼前路”起兴,勾勒一幅“十里湖光”“画船无数”的江南水乡端午节日图。“绿盖盈盈红粉面”,点明节序,又描绘出端午时节,人们乘舟游湖时所见到的景象: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彩船如云;“叶底荷花解语”,“斗巧结、同心双缕”。“还有经年离别恨,一丝丝、总是相思处”,抒发了词人因离别而产生的相思之情。下片写端午旧事。“清江旧事传荆楚”,点明端午节日习俗由来已久,“叹人情、千载如新,尚沈菰黍”。端午习俗有吃粽子和赛龙舟。“且尽尊前今日醉,谁肯独醒吊古。”端午节这天,人们尽情饮酒作乐,而诗人却只能独自喝酒,感叹自己没有朋友陪伴,不能与大家一起欢度节日。“泛几盏、菖蒲绿醑”,“泛”是举的意思,指举杯畅饮;“菖蒲”,一种香草名;“绿醑”,即绿色的美酒。“两两龙舟争竞渡,奈珠帘、暮卷西山雨。”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此处用“争竞渡”形容场面热闹非凡。“奈珠帘、暮卷西山雨。”此处的“珠帘”暗含着诗人自己的心弦。“看未足,怎归去。”词末两句,词人意犹未尽,欲罢还休,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通过描写端午佳节之景,抒发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自己被冷落境遇的感慨。

【答案】

译文

思远楼上眺望平堤,十里湖光中画船无数。绿树浓阴下荷叶盛开,红粉面颜中荷花含笑。绿叶掩映之下荷花吐露芳音,争奇斗艳的荷包结成一对对同心带。还有经过一年时间别离的愁苦,每一根丝线都有相思的痛苦。相见也不过端午节这一天,重午节又逢佳节。

清江旧事传荆楚。叹人情、千载如新,尚沈菰黍。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情叙事,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开篇点明节序,又描绘出端午时节,人们乘舟游湖时所见到的景象: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彩船如云;“绿盖盈盈红粉面”,点明节序,又描绘出端午时节,人们乘舟游湖时所见到的景象: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彩船如云;“叶底荷花解语”,“斗巧结、同心双缕”。“还有经年离别恨,一丝丝、总是相思处”,抒发了词人因离别而产生的相思之情。下片写端午旧事。“清江旧事传荆楚”,点明端午节日习俗由来已久,“叹人情、千载如新,尚沈菰黍”。端午习俗有吃粽子和赛龙舟。“且尽尊前今日醉,谁肯独醒吊古。”“且尽尊前今日醉,谁肯独醒吊古。”端午节这天,人们尽情饮酒作乐,而诗人却只能独自喝酒,感叹自己没有朋友陪伴,不能与大家一起欢度节日。“泛几盏、菖蒲绿醑”,“泛”是举的意思,指举杯畅饮;“菖蒲”,一种香草名;“绿醑”,即绿色的美酒。“两两龙舟争竞渡,奈珠帘、暮卷西山雨。”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此处用“争竞渡”形容场面热闹非凡。“奈珠帘、暮卷西山雨。”此处的“珠帘”暗含着诗人自己的心弦。“看未足,怎归去。”词末两句,词人意犹未尽,欲罢还休,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通过描写端午佳节之景,抒发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自己被冷落境遇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