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新叶堕,南国九秋初。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片云无。上有迢迢河汉,下有滔滔江水,横载洞庭湖。一叶放流去,人在浑仪图。
满虚空,张宝盖,缀明珠。玻璃为地,游戏乾象驾坤舆。烂醉蓬莱方丈,遍入华严法界,试问夜何如。北斗转魁柄,东海欲飞乌。
《水调歌头·题张孝祥秋夜舟中闻雨》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语言豪放,意境雄浑。
【注释】
西风:秋风。
新叶堕:秋天的叶子从枝上飘落。
南国:指南方地区。
周天:指天空。
三百六十五度:古人以“日”为圆周,将“周天”与“日”联系起来,故称一周三十度为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周天”。
片云:一片浮云。
迢迢(tiáo tiáo)河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
横载洞庭湖:意思是说银河横跨于洞庭湖之上。
一叶:船。
放流去:漂流出去。
浑仪图:浑象仪。
虚空:这里指太空。
宝盖:古代帝王的车盖。
缀明珠:车盖上面缀着明珠。
乾象:古代天文仪器,这里指北斗七星。
烂醉蓬莱方丈:意思是说在仙境里尽情地喝酒。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方丈,神仙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华严法界:华严经所宣扬的世界本体。华严宗以世界为法界无边,即一切事物都是佛性的表现,都是佛教真理的表现。
试问夜何如:意思是说,北斗星转动了多久,海潮涨退了多少回。
魁柄:北斗七星的柄,这里指北斗星。魁,北斗七星柄上的玉衡星,因玉衡星形似大斗,所以叫玉衡。《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第一至第四为斗魁,第五至第七为斗杓。”柄,指玉衡星。
东海欲飞乌:东方的大海,像一只黑色的天鹅正在飞来。
【译文】
秋天来临,树叶从树枝上纷纷飘落,南方地区的九个季节也刚刚过完。天空中的星星组成了周天,一共是三百六十五度,没有一片云彩。天上有遥远的银河横跨洞庭湖,下面有滔滔江水横贯整个洞庭湖。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人在浑仪的模型上。
宇宙广阔,天空高远,车盖高耸,上面缀满了明珠。地上是玻璃般的地面,天上是游戏乾坤的北斗星。在酒宴上烂醉后,我进入华严法界的蓬莱宫。请让我试问这夜晚和白天相比如何?北斗星转动了多久,海潮已上涨或后退了多少次呢?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全词气势磅礴,意境苍茫,表现了作者胸怀天下的壮志与抱负。全篇用笔豪迈,境界阔大,气势磅礴,意境苍茫。
开头两句:“西风新叶堕,南国九秋初。”这是说秋季来了,树上的新叶被西风吹得纷纷扬扬地掉下来了,而南方的九月刚刚开始。这里既点明了时间,又点出了景物的特征。
第三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片云无”,这是描写了满天的繁星。“周天”指天空,而“三百六十五度”则是指天空中星星组成的周天星座。“片云无”的意思是没有一片云彩遮住这些星辰。这里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来突出天空的浩渺无垠和星光灿烂。
词人的视线转向人间大地,“上有迢迢河汉,下有滔滔江水”,描绘了天河横亘天地之间的景象,以及长江滚滚东流的雄伟气势。“迢迢”、“滔滔”两个词语分别形容天河的遥远和长江的奔腾激荡,都极富形象性和动态感。
最后两句“一叶放流去,人在浑仪图”,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慨。“浑仪”即浑象,是古代用以观测天象的一种仪器。作者用“一叶”代指小船,意谓自己正乘舟随波逐流;“人在浑仪图”则是说自己如同在浑象仪上观看天体运动一样。这里的“人”字用的是拟人化的写法,把抽象的“人”赋予了具体的形象。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功业未成的情感,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