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裴晋公,生甲辰岁,秉唐相钧。向东都治第,才娱老眼,北门建节,又绊闲身。燠馆花浓,凉台月淡,不记弓刀千骑尘。谁堪羡,羡南塘居士,做散仙人。
南塘水向晴云。三百树凤洲杨柳春。有绿衣奏曲,金斜小雁,彩衣劝酒,玉跪双麟。前后同年,逸劳异趣,中立翻成雌甲辰。斯言也,是梅花说与,竹里山民。
沁园春·寿岳君举
昔裴晋公,生甲辰岁,秉唐相钧。向东都治第,才娱老眼,北门建节,又绊闲身。燠馆花浓,凉台月淡,不记弓刀千骑尘。谁堪羡,羡南塘居士,做散仙人。
南塘水向晴云。三百树凤洲杨柳春。有绿衣奏曲,金斜小雁,彩衣劝酒,玉跪双麟。前后同年,逸劳异趣,中立翻成雌甲辰。斯言也,是梅花说与,竹里山民。
注释
- 裴晋公:唐代名臣裴度,字国宝,河东闻喜人。他曾任宰相,以正直廉洁、勤政爱民著称。
- 甲辰岁:甲辰年,即公元804年。
- 东都:指洛阳,当时为唐朝的东都。
- 治第:修建宅第,治理庭院。
- 北门:洛阳城门北门,位于城北。
- 燠馆:暖和的住所,这里指裴度在洛阳的府邸。
- 凉台:凉爽的台榭,供人休息的地方。
- 千骑尘:形容战马奔驰时尘土飞扬的景象。
- 南塘: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家乡或朋友居住的地方。
- 散仙:道教中指不受世俗礼教束缚、逍遥自在的隐士。
- 竹里山民:指隐居山林的百姓,可能是指作者的朋友或者自己的化身。
赏析
这首词以咏史的方式赞颂了唐朝名臣裴度的政治成就和人格魅力。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描绘了裴度在洛阳的治所和北门建节的情景,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政治才能;下阕则转而歌颂了裴度在南塘隐居的生活,以及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有细腻的个人情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