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江山,镇临弹压,岂小任哉。从嶓冢导漾,东倾注海,截然限止,南北天开。试向中流,回观铁瓮,万石层棱攒剑堆。金焦峙,号紫金浮玉,卷雪轰雷。
君侯文武兼才。天有为生才南国来。□历二十年,筹边给饷,上流襟要,几为安排。今此雄藩,精明笳鼓,又唤金汤气象回。长淮北,望中原非远,更展恢规。

【译文】

巨大的江山,镇守着天下第一的江山,岂能小看它!从嶓冢导漾,东倾注入大海,截然限制了南北,中流回观铁瓮城,万石层棱攒剑堆。金焦屹立,号紫金浮玉,卷雪轰雷。

你文武兼才高,天有生才南国来。二十年历尽艰辛,筹划防御、供应军饷,上流襟要,几经安排。如今你雄藩精兵,精明笳鼓声,又唤金汤气象回。长淮北望中原非远,再展恢规。

【赏析】

《沁园春·过天下第一江山呈何守》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一篇词作。全词通过描写长江天险和大宋江山的形势,歌颂了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的卓越才能和丰功伟绩。

上片“江山”二句,赞颂大宋江山之盛。“大江”,指南方江河。“江山”,指长江。“镇临弹压”,犹言镇守、镇压。“岂小任哉”,难道不是重要的责任吗?“从嶓冢”,即从嶓冢山(在今湖北省宜昌市),为三峡之一。“导漾”,即疏导水势。“东倾注海”,即向东倾斜流入东海。“截然限止”,即自然形成的界限。“南北天开”句,赞颂大江南北地势的高峻。“试向中流”二句,赞叹长江天险。“回观铁瓮”,即回望铁瓮城。“万石层棱攒剑堆”,形容城墙坚固如山。“金焦峙”,“金焦”是镇江金山和焦山的合称,两山并峙,故称。“号紫金浮玉”,赞颂金山、焦山的秀美。“卷雪轰雷”三句,赞颂金山、焦山的雄伟。金山、焦山,都是有名的风景名胜区,金山在镇江西北岸,形如卧龙;焦山在江心,形若卧虎。金山因山形似金色的鱼而得名,而焦山则因山色苍翠似焦煤而得名。金山、焦山都以奇峰峭壁著称,山上绿树葱茏,怪石嶙峋,景色十分壮观。“卷雪轰雷”形容其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君侯”以下六句,写诗人对韩世忠的赞美之情。“君侯”是尊称,指韩世忠。“文武兼才”四句,称赞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有为”二字是韩世忠自谦之辞,表示自己的功绩尚不及他人。“天有生才南国来”,意谓天赐英才,使其生于南方。“□历二十年”,指作者在镇江幕府任职的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筹边给饷”二句,称赞其治理军事、筹措粮饷方面的才能。“上流襟要”,指上游的战略要地。“几为安排”,即多次谋划、策划。“今此”二句,赞扬韩世忠的雄藩精兵。“精明”,指精明干练。“笳鼓”,即胡笳与战鼓,这里泛指军队。“又唤金汤气象回”一句,称赞他在军事上的辉煌战绩。“金汤”、“气象”,分别指金城汤池和威振四方的气概。“长淮北望中原非远”二句,赞颂韩世忠收复失土、统一中原的决心和信心。“更展恢规”一句,表达作者对他未来的祝愿和期望。

下片写诗人对韩世忠的怀念之情。开头三句,回忆当年与韩世忠共事的情形。“过天下第一江山”,指游览镇江一带的名胜古迹。“呈”,献给的意思。“何守”,指镇江知州何澹。何澹,字公明,庐陵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曾历任太学博士、秘书丞、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官至朝散大夫、直秘阁,知建康府。他为人刚毅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深得高宗信任,曾任枢密院编修官兼权左司郎中,后出为荆门军知军。

赞颂韩世忠的丰功伟绩。“许大江山”二句,赞颂大宋江山之壮美和韩世忠的杰出才干。“镇临”二句赞颂他镇守长江之险,捍卫国家的安全。“□历二十年,筹边给饷,上流襟要,几为安排。”赞扬他长期担任镇江知府期间的政绩和贡献。这两句是说:韩世忠在镇江知府任上长达二十年,他筹划防务、供给军饷,多次谋划、策划战略要地的防守事宜,为朝廷所依赖。“今此雄藩”,“今此”二字是韩世忠自谦之辞。这一句赞扬他作为一方诸侯的才干、智谋和胆略。“精明笳鼓”二句,赞颂他精于军事指挥,善于作战。“精明”二字既指他的精明干练,也指他对军事的精通和娴熟。“又唤金汤气象回”,“又唤”二字既表明他再次恢复国势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成就的由衷赞赏。“长淮北望中原非远”,意思是说: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收复失土、统一中原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更展恢规”,即重新展开宏伟的规划。这一句是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这一宏伟的理想。整首词通过对镇江一带的山水风光描绘以及对其历史上著名人物的缅怀和赞颂来表现作者对韩世忠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