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累累、万颗贯骊珠,特地写幽芳。想黄昏云淡,夜深人静,清影横窗。冷澹一枝两叶,笔下老秋光。参透圆明相,日观开荒。
最是柔髭修梗,映风姿雾质,雅趣悠长。更淋漓草圣,把玩墨犹香。珍重好、卷藏归去,枕屏间、偏称道人床。江南路,后回重见、同话凄凉。
【注释】
①日观葡萄:指张僧繇画的《日中金盘图》中葡萄。此画为隋朝大画家张僧繇所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后因用“葡萄”代称绘画作品或艺术珍品。
②玉田:即“玉田生”,唐代诗人,字子固,号玉田生。
③万颗贯骊珠:比喻葡萄累累串成串的珠子。骊珠,传说中黑色宝珠。
④黄昏云淡、夜深人静:指傍晚时分,天边云彩渐淡;深夜里,人们已经入梦,一片寂静。
⑤清影横窗:指窗外映入窗内的葡萄影子清晰可辨。
⑥笔老秋光:指笔下所绘的葡萄,已历尽了秋色。
⑦圆明相:形容葡萄果粒圆润明亮,色泽晶莹剔透。
⑧日观开荒:指张僧繇在洛阳城外日观门附近开辟荒地,种植葡萄树。
⑨柔髭修梗:指张僧繇的胡须柔和而坚韧有劲(“髭”通“须”,“修梗”指胡须)。
⑩映风姿雾质:指葡萄枝叶随风飘舞,如同雾气弥漫。风姿,指姿态。
⑪雅趣悠长:高雅情趣源远流长。雅趣,高雅的趣味,也指高超的艺术情趣。
⑫淋漓草圣:意谓笔力雄健有力,如草书般流畅自如。
⑬卷藏归去:指把画作卷起收藏好,准备离去。
⑭枕屏间、偏称道人床:意谓在枕屏之间摆放这幅画作,正好与道人的床铺相对应。
【赏析】
这首词描写一幅《日观葡萄》,并抒发了作者对张僧繇艺术才能的赞赏之情。上片先写葡萄之形,再写葡萄之色,最后点出葡萄之美。下片先写自己对葡萄的喜爱,再写自己的艺术造诣,最后表达惜别之情。全词以咏葡萄为题,实是赞颂张僧繇的画艺和人格魅力。
“爱累累、万颗贯骊珠,特地写幽芳。”这几句写葡萄之形,首先突出其“累累”“万颗”的特点。“贯骊珠”是说葡萄像串串黑色的宝珠一样紧密相连、相互串联。“特地”二字表明这是特意为之,非同一般。“幽芳”则写出了葡萄的清香。这些词语描绘出了葡萄丰满诱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味佳肴的喜爱之情。
“想黄昏云淡,夜深人静,清影横窗。”这几句转入写葡萄的影子。“清影横窗”四字形象地描绘了葡萄挂在窗户上的景象。“黄昏云淡”则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这里的“云”指的是天空中的云彩,它们渐渐变得轻薄,仿佛可以轻易拂去。而“夜深人静”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在这种宁静的氛围中,人们往往更容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冷澹一枝两叶,笔下老秋光。”这几句继续描述葡萄的美景。“冷澹”二字既写出了葡萄的颜色,又表现出了作者对这种颜色的喜爱。接着,“笔下老秋光”则是说作者通过笔触描绘出了葡萄的秋色之美。这里的“老”字既表示时间的流逝,又表示作者对这种美的珍惜。
“参透圆明相,日观开荒。”这两句则是说作者对葡萄果实的理解。“参透”二字表示作者对这种果实的了解已经达到了透彻的程度。而“日观开荒”则是指张僧繇在日观门附近开辟了一片荒地,种植上了葡萄树。这里既有赞美之意,也有讽刺之辞。因为张僧繇的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他应该专心于书法艺术而不是种葡萄。但最终,张僧繇的作品却成为了传世之作,这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执着追求。
“最是柔髭修梗,映风姿雾质。”这两句则是对张僧繇的胡须的描述。“柔髭”二字既表示其柔软有劲,又表现了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气质。而“修梗”则是指他的胡须长得非常坚韧有力,就像一根根独立的枝条一样。这些词语都描绘出了张僧繇独特的形象特点。
“更淋漓草圣,把玩墨犹香。”这两句则是说张僧繇的绘画技艺非常高超,他的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同时,他也喜欢把玩自己的作品,享受其中的乐趣。这里的“把玩”二字不仅表示了他的爱好,也反映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珍重好、卷藏归去,枕屏间、偏称道人床。”这两句则是对这幅画的寄语。作者希望读者能够珍视这幅画,将它好好收藏起来。而在枕屏之间摆放这幅画时,正好与道人的床铺相对应。这里的“枕屏间”既指枕头和屏风之间的空间,也指这幅画所处的位置。而“偏称道人床”则是说这幅画与道人的床铺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这样的布局既美观又能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
整首词通过对葡萄的描绘和对张僧繇艺术成就的评价,展现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深厚感情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