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老阳尽,蛰雷方发声。
七月连大雨,碾天三日鸣。
夜或发狂震,卧者皆起惊。
奔电晔然作,忽如烈火明。
高树大百尺,霹倒烧其根。
往往光曜中,时见怪物形。
飞雹大如指,万弩相奔倾。
椎击鸟雀群,掩地交纵横。
雷者主号令,为天之常经。
奋豫既过时,及此何匉訇。
无乃号令失,安得四时平。
春秋书震电,推之在五行。
天道傥可信,使我心不宁。

【注释】

四月老阳尽,蛰雷方发声:四月天气转暖,草木开始发芽,蛰伏的雷神被惊醒。

七月连大雨,碾天三日鸣:到了七月,雨水连续不断,雷声轰隆。

夜或发狂震,卧者皆起惊:夜间雷电交加,人们被惊醒后都起来观看。

奔电晔然作,忽如烈火明:雷电疾驰而过,如同烈火一样耀眼。

高树大百尺,霹倒烧其根:高大的树木被雷电击倒,根部被烧毁。

往往光曜中,时见怪物形:闪电在天空中闪耀,有时会显现出怪兽的形状。

飞雹大如指,万弩相奔倾:冰雹大如手指,像万张弓箭同时飞射。

椎击鸟雀群,掩地交纵横:冰雹击中鸟群,遮蔽了地面,形成了一片混乱。

雷者主号令,为天之常经:雷神是天上的主号令者,这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奋豫既过时,及此何匉訇:奋发有为的人错过了时机,现在遇到这种情况又有何妨?

无乃号令失,安得四时平:莫非是因为命令传达失误,导致四季不太平?

春秋书震电,推之在五行:古代的《春秋》记载了震电现象,认为它们与五行有关。

天道傥可信,使我心不宁:如果天道真的存在,那么我的心里就难以平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季雷雨天气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将雷电的力量、速度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雷雨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神奇。

首句“四月老阳尽,蛰雷方发声”,以简练的语言交代了季节和时间背景。紧接着,诗人用“七月连大雨,碾天三日鸣”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雷雨的气势。这里的“碾天”一词用来形容雷声的巨大,仿佛要将天空碾碎一般。而“鸣”字则形象地描绘了雷声的响亮。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夜或发狂震,卧者皆起惊”、“奔电晔然作,忽如烈火明”等句子,进一步渲染了雷雨的震撼力。这些句子中,“狂震”、“晔然”、“烈火明”等词语都用来形容雷声的强烈和明亮。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雷电比作“奔电”、“烈火”,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通过对雷雨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例如,“高树大百尺,霹倒烧其根”、“飞雹大如指,万弩相奔倾”等句子,都表现出了雷雨对自然界的冲击和破坏。而“雷者主号令,为天之常经”一句则揭示了雷电在天地间的重要性。

诗人以“天道傥可信,使我心不宁”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法则的困惑和不安。这句诗虽然看似与前面的描绘无关,但实际上它与整首诗的主题紧密相连。通过对雷雨的描绘和思考,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