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薄气早寒,木落景已变。
佳晨事厌胜,习俗推往彦。
忧来初无方,兴尽复自遣。
所遇无故物,登临殊非愿。

霜薄气早寒,木落景已变。

佳晨事厌胜,习俗推往彦。

忧来初无方,兴尽复自遣。

所遇无故物,登临殊非愿。

译文:

霜降得早,天气寒冷,树木凋零,景色变化。

美好的早晨,事情已经厌倦,习俗推动着去拜访那些才德出众的人。

忧愁来临,没有办法排解,心情畅快时又自我消遣。

遇到的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登高远望并不是我所愿意的。

赏析:

《九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诗,作于开元十四年(726)重阳节。此诗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霜降已早,林木凋谢、万物萧瑟的深秋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五、六句写意,诗人以“厌胜”和“推往彦”来表达自己内心对于官场的厌倦与对才德出众之人的仰慕。最后两句,诗人以“所见无故物”来表明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清冷,同时“登临殊非愿”也暗含了诗人在仕途上的失意与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以及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逃避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