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人去行云杳。香篝翠被都闲了。叠损缕金衣。是他浑不知。
冷烟寒食夜。淡月梨花下。犹自软心肠。为他烧夜香。

【注释】

《菩萨蛮·怨别》——作者唐婉,此词为闺怨词。上片写离人行去后,香闺空寂;下片写寒食夜来,月下思人,情意绵绵。

吹箫人:指丈夫。《晋书·王献之传》:“(献之)少而好学,虽家居道泰,而嗜欲过人。于大司马门下见诸佐吏并有才称,而献之尤俊。与众共车,未尝不推其前以自随也。”

行云:指远去的丈夫。

香篝翠被:指女子的卧具。

叠损缕金衣:《汉书·五行志》:“汉孝武时,鲁恭王后数岁失父母,更无兄弟,常哀愍悲感,乃依于外家弟姑,姑性严酷,不奉礼义,恭王每行,不敢令姑视之。恭后独寝重床之上,屏闲居之操,绝宾客之知,又专精念诵,昼夜不怠,积十载不窥户牖,亲表母党或在邻侧者,皆谓恭已死久矣。”

浑不知:不知道。

冷烟寒食夜:即寒食夜。寒食,节名,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祭祀先人的日子。

淡月梨花:形容景色清幽。

犹自:还。

软心肠:喻指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为他烧夜香:典出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我为君狂为君痴,春风桃花了不负”。

赏析:

这首词是唐婉的一首闺怨词。上片描写女子因丈夫远去,香闺空寂,无人照管的情景。下片则抒发女子对丈夫的怀念之情,情深意切。全词用典贴切,语言流畅。

“吹箫人去行云杳”,首句开门见山,交代了词题,说明词人因丈夫远去而独自伤心。“香篝翠被都闲了”一句点明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她原本希望丈夫归来后,能与丈夫一起共享生活的快乐,可是现在却只能孤身一人面对这寂静的生活,这种反差让她感到更加孤独无助。“叠损缕金衣”,这里的“缕金衣”是指华丽的衣裳。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丈夫已经离开,但那华丽的衣裳还在,依然散发着曾经的光泽和美丽。然而,如今却只剩下空空如也的屋子。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助。“是他浑不知”一句则是对丈夫的埋怨。他认为丈夫对自己如此冷漠无情,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冷烟寒食夜”一句则进一步衬托了女主人公的孤独与凄凉。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此时天气寒冷,烟雾缭绕。在这样的夜晚,女子独自一人度过,倍感凄凉。“淡月梨花下”一句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淡黄色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洁白的梨花盛开在枝头。这样的美景虽然美丽,但却无法带给女主人公一丝安慰。“犹自软心肠”一句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即使他已经离开了自己,但仍然深深地思念着他。她希望丈夫能够早日回来,与他共度美好时光。

下片开始,“冷烟寒食夜”一句继续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孤单与凄凉。寒食节的夜晚,烟雾弥漫,让人感觉十分寒冷。在这样的夜里,女主人公只能一个人静静地度过,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无奈。然而,尽管她如此痛苦,她仍然无法忘记丈夫对她的爱。“犹自软心肠”一句表达了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尽管她已经习惯了孤独地度过每一个夜晚,但她的心依然柔软,始终牵挂着丈夫的身影。她的这份思念之情是那么真挚而深沉,仿佛要将整个心灵都融入其中。

结句“爱他烧夜香”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宋代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原意为“我为君狂为君痴,春风桃花了不负”。这里则寓意女子为了等待丈夫归来,愿意为他祈祷祝福。虽然她知道这样的祈祷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但她依然坚定地相信,只要丈夫能够平安归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种信念让她充满了希望和力量,也让她更加坚定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