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镮半掩,鸳甃无尘,庭院潇洒。树色沈沈,春尽燕娇莺姹。梦草池塘青渐满,海棠轩槛红相亚。听箫声,记秦楼夜约,彩鸾齐跨。
渐迤逦、更催银箭,何处贪欢,犹系骄马。旋剪灯花,两点翠眉谁画。香灭羞回空帐里,月高犹在重帘下。恨疏狂,待归来、碎揉花打。
【诗句】
兽镮半掩,鸳甃无尘,庭院潇洒。树色沈沈,春尽燕娇莺姹。梦草池塘青渐满,海棠轩槛红相亚。听箫声,记秦楼夜约,彩鸾齐跨。
渐迤逦、更催银箭,何处贪欢,犹系骄马。旋剪灯花,两点翠眉谁画。香灭羞回空帐里,月高犹在重帘下。恨疏狂,待归来、碎揉花打。
【译文】
兽形的发钗半掩半露,鸳鸯瓦的井台一尘不染。庭院显得非常清新雅致。树影沉沉,春天已经过去,燕子和黄莺都变得娇媚。梦中的池塘绿草逐渐变深,海棠轩的栏杆也渐渐被红色覆盖。听到箫声,记得在秦楼夜约的时候,彩鸾一起飞奔。
慢慢地前行,更加快了时间,何处还在贪恋欢乐?仍然系着骄傲的马匹。快速地剪掉灯花,是谁在画两条翠绿色的眉毛。香消后害羞地回到空荡荡的床帐,月亮高照却还留在重重的帘幕之中。痛恨自己的疏狂,等到回来时将花瓣揉碎打。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闺怨的作品。首句“兽镮半掩”描绘了女子头发上佩戴的兽形发钗,半掩半露,形象生动,富有细节感;“鸳甃无尘”,则描绘出了庭院的整洁,与“兽镮半掩”形成对比,进一步凸显女子的清纯与纯洁。
第二句“树色沈沈,春尽燕娇莺姹”,通过描绘树木的颜色和春天的景象,传达出春天结束的感觉。“燕娇莺姹”,描绘了燕子和黄莺的美丽和娇媚,与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句“梦草池塘青渐满,海棠轩槛红相亚”,通过描绘池塘的青草和海棠的红色,传达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这种美景的喜爱和留恋。
第四句“听箫声,记秦楼夜约,彩鸾齐跨”,则是通过描绘箫声和回忆秦楼夜约的画面,传达出词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彩鸾齐跨”,则描绘出秦楼上彩鸾飞翔的美丽画面,与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渐迤逦、更催银箭,何处贪欢,犹系骄马。”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词人的无奈,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渐迤逦”描绘了时间的推移,“更催银箭”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速度。“何处贪欢”则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犹系骄马”则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恐惧。
最后两句“旋剪灯花,两点翠眉谁画。”则描绘了女子剪掉灯花的场景,以及她对过去的记忆和思念。“两点翠眉谁画”,则表达了词人的疑惑和失落,对于过去的记忆和思念。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同时,这首词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动作,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了词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