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何呼我颠倒裳,杖藜阶西过王郎。
郎君好事初举觞,平头奴子舁两囊。
开视文书浩抢攘,其间糠秕烦播扬。
忽惊墨妙筵有光,问谁所书曰欧阳。
而我盥水方取将,览之三过神色扬。
反嗟从来见未尝,字体遒媚笔意刚。
公为文章轧子长,立朝义气凛秋霜。
借如春蚓萦行行,亦当珍之十袭藏。
况工字画乃如此,银钩金绳粲茧纸。
公尝临池墨池水,尚言如船逆风使。
后来谁评新丽体,出公一头子苏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静寄斋观文忠公墨迹》。

下面是逐句解释:

  1. 董何呼我颠倒裳,杖藜阶西过王郎。
    “董何”是指董敦颐(字何),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陆游在诗中提到他,可能是想表达自己对这位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颠倒裳”可能是指董氏的行为举止或言谈风格与众不同,让人难以捉摸。“杖藜”则是一种古代的拐杖,通常由竹子制成,这里可能指的是董氏手持拐杖,行走在阶梯之上。“王郎”可能是指王安国(字安国),另一位南宋文人,陆游在这里可能想提及与董氏共同探讨学问的场景。

  2. 郎君好事初举觞,平头奴子舁两囊。
    “郎君”指的是董氏的朋友或同僚。“好事”可能是指他们之间的友好交往或讨论。“初举觞”意味着开始饮酒庆祝。“平头奴子”可能是仆人的名字,而“舁”则是抬的意思。这里的“两囊”可能指的是酒坛或其他装酒的物品。陆游通过这些描写,传达了宴会氛围的热烈和宾主之间的亲密关系。

  3. 开视文书浩抢攘,其间糠秕烦播扬。
    当打开文书时,陆游感受到了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浩抢攘”形容文书数量多且杂乱无序。“糠秕”则可能是指文书中的错误或无用的部分。“烦播扬”可能是指陆游对这些文书感到厌烦或不满。陆游用这些细节来表达他对这种混乱局面的看法和感受。

  4. 忽惊墨妙筵有光,问谁所书曰欧阳。
    当看到那些精心书写的文字时,陆游感到非常惊喜。他意识到这可能是出自欧阳修之手。“墨妙”形容文字写得非常好。“有光”可能是指文字中的亮点或优点。陆游通过询问是谁写的,表达了他对欧阳修才华的认可和赞赏。

  5. 而我盥水方取将,览之三过神色扬。
    陆游在欣赏完欧阳修的书法后,决定洗手准备继续观看。他反复观看,以至于连洗脸都忘记了。“盥水”指洗手的水,“三过”表示反复观看的次数。“神色扬”可能是指陆游因为欣赏书法而显得兴奋和满意。陆游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投入。

  6. 反嗟从来见未尝,字体遒媚笔意刚。
    陆游回想起自己从未见过如此出色的书法作品,感叹不已。“字体遒媚”形容书法的字体优美而有力。“笔意刚”则可能是指书法的笔画刚劲有力。陆游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欧阳修书法技艺的高度赞扬和敬佩。

  7. 公为文章轧子长,立朝义气凛秋霜。
    陆游提到欧阳修的文章风格犀利如刀剑,锋芒毕露。“轧子长”形容文笔锋利,言辞犀利。“立朝”可能是指他在朝廷中担任职务,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和勇气。“义气凛秋霜”则形容他的正义感如同秋天的霜一样冷峻严肃。陆游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欧阳修的政治品格和社会影响力。

  8. 借如春蚓萦行行,亦当珍之十袭藏。
    如果欧阳修的书法就像春天蚯蚓在纸上爬动一样流畅自然,那么也应该像珍藏十卷书籍一样珍惜它。“春蚓”可能是指欧阳修的书法流畅如蚯蚓在纸上爬行。“十袭藏”形容珍贵程度,可能是指珍藏了很多本书法作品。陆游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他对欧阳修书法的珍视和崇拜之情。

  9. 况工字画乃如此,银钩金绳粲茧纸。
    更令人赞叹的是,欧阳修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线条细腻清晰。“工字画”可能是指书法中的每个字都工整美观。“银钩金绳”形容笔触如同银色的钩子和金色的绳索一样精致。“粲茧纸”则是指纸张质地细腻光滑。陆游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欧阳修书法的艺术魅力和技术成就。

  10. 公尝临池墨池水,尚言如船逆风使。
    陆游回忆欧阳修曾经在池水中练习书法,还曾说过像逆风行驶的船一样艰难。“临池”可能是指欧阳修在池边练习书法的场景。“墨池水”可能是指水池中的墨水或者池塘中的水。“逆风使”形容欧阳修学习书法时的困难和挑战。陆游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欧阳修刻苦学习精神的赞美和敬意。

  11. 后来谁评新丽体,出公一头子苏子。
    之后又有谁评论说欧阳修的作品是新丽体的代表呢?“新丽体”可能是指当时流行的一种文体或风格。“头子”在这里可能是指某个领域的佼佼者或领军人物。“苏子”可能是指苏轼(字子瞻),另一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家,陆游通过比较欧阳修和苏轼的成就,表达了对这两位文学大师的尊敬和推崇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