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迭恃险,高垒犹山巅。
蛮獠本异性,土风来有年。
力屈势暂伏,乞降非恶悛。
胁从固罔治,群丑岂尽原。
反覆恐难料,安危仗诸贤。
此师不再举,乘时须勉旃。
国家刑罚在,庙算必不偏。
感时须发白,忧国空拳拳。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庚寅岁暮作》中的第二联。此联写乱后人民渴望安居乐业,国家希望统一安定。“胡为迭恃险”意为:为什么不断凭借地势优势;“高垒犹山巅”意为:高高的堡垒还像山巅一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为何还要不断地凭借地势优势,高高地筑起堡垒呢?“蛮獠本异性”意为:少数民族本来就不同于中原;“土风来有年”意为:这里的风俗习惯已经流传了多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少数民族本来就不同于中原民族,这里已有多年的风俗习惯了; “力屈势暂伏”意为:力量衰弱暂时退却;“乞降非恶悛”意为:向敌人求和不是坏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力量已经衰微,暂时退守下来,向敌人求和,并不是坏事; “胁从固罔治”意为:被迫投降的人,不能加以治理;“群丑岂尽原”意为:那些坏人难道都得以宽恕?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被迫投降的人,是不能加以治理的。他们中坏人也不少,怎么能全都宽恕呢?“反覆恐难料”意为:反复无常难以预料;“安危仗诸贤”意为:国家的安危寄托于各位贤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国家安危寄托于各位贤人。“此师不再举”意为:这次战争不要再打下去了;“乘时须勉旃”意为:趁着时机,应该努力。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次战争不要再打了,趁着机会,应该努力吧。

【赏析】

全诗八句,四对五句。第一、二句写边地的形势。“胡为”三字,发问语气强烈。“迭恃险”,指屡经战火而险要地势依旧存在。“高垒犹山巅”,意谓城堡依然巍然屹立,如高山之巅。“蛮獠”,指南方少数民族。“异”,与中原不同,这里指少数民族。“土风”,指当地风俗。“来有年”,意谓此地风俗习俗已流传多年。

第三、四句承上启下,过渡到下联。“力屈”,指兵力不足,无力再战。“势暂伏”,指局势暂时处于弱势,不得不退守。“乞降”,指向敌方表示愿意投降的愿望。“非”,表反诘语气。“恶”,通“尤”,更加。“悛”,改过自新。“胁从”,被迫投降的人。“罔”,无,没有。“治”,“治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现在兵少势弱,只好退守下去,请求投降,并非是坏事。“胁从”之人,不能把他们全部当作罪犯来处理,“固”是“固然”的意思。“罔”即“无”,指没有理由。“固罔治”意为:被逼无奈投降的人,不能加以治理;“群丑”,指坏人。“岂”,表反诘语气。“尽”,指一个不剩。“原”,宽恕。“岂尽”意为:这些坏人怎能都宽恕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被逼迫无奈投降的人,不能一概加以惩处;坏人也不能都得到宽恕。

第五、六句,议论转深一层。“反覆”,指反复无常、不可捉摸。“恐难料”,意思是说:形势变化难以预料。“安危”,指国家存亡。“仗诸贤”,意谓国家的安危寄托于诸位贤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形势变化难以预料,国家的命运寄托在各位贤人的身上。

尾联点出主题。“此师”指这次的战争。“不再举”,意为这次战争不要再打了。“乘时”,抓住时机。“须勉旃”,意思是说:趁着时机,应该努力。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次战争不要再打了,趁着好的机会,应该勉励努力。

全诗前半部分写边地形势,后半部议论国家大事。首联写边地形势,中间写边民心理,末联议论国家大事,层层深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