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傅少驰誉,平津晚遘时。
生贤不俾寿,造物孰能知。
故事留乌府,清规载凤池。
上思杨绾直,当扆屡嗟咨。

【注释】

贾傅:指西汉贾谊,字子翼,长沙人。少有才名,文帝召为博士,因陈政事失宜,谪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年仅三十三岁即死。平津:指东汉张禹,字子文,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曾受封为安昌侯,任丞相、御史大夫,封平津侯。

生贤不俾寿:生贤:生前贤德的人。使贤德之人早逝。俾:使,让。

造物:指天帝或自然的造化。孰能知:谁能理解呢?

乌府:汉代的尚书令官署,在长安城东门附近,故称乌府。这里比喻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的官职。

清规:清廉正直的规矩。载凤池:指杨绾曾任凤阁侍郎,掌管机要事务。凤阁:唐时皇帝所设的秘书省,掌管国家机密文件。

上思杨绾直:皇帝思念杨绾正直无私的品德。杨绾:汉元帝时人,曾任大司空、尚书令等职,后以直言敢谏闻名,曾劝皇帝不要听信谗言,但遭忌恨。屡:多次。嗟咨:嗟叹咨嗟。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中书侍郎赠银青光禄大夫傅钦之的挽辞。诗人对傅钦之既怀才又惜命表示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诗中用典贴切,意蕴丰富,语言简练而凝炼。全篇感情深沉,意境高远,令人回味无穷。

“贾傅少驰誉,平津晚遘时。”开首两句点明诗人悼念的对象是贾谊,并交代他生平的主要经历。贾谊年轻时就以才华横溢著称于世,但到了晚年却遭遇了不幸。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贾谊一生坎坷命运的同情。

“生贤不俾寿,造物孰能知!”接着写贾谊的不幸遭遇,表达出诗人对其早逝的惋惜之情。“生贤”指贾谊生前贤德,“不俾”即不让,不让长寿的意思。“生贤不俾寿”一句运用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这句诗暗含着贾谊生前虽很有才能,但却因为不能长寿而英年早逝,这是诗人对他生前不幸命运的同情和惋惜之情的流露。

“故事留乌府,清规载凤池。上思杨绾直,当扆(yǐ)屡嗟咨。”诗人接下来又进一步回忆贾谊的生平经历,表达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故事留乌府”一句中的“乌府”指的是汉朝的尚书令官署,在长安城东门附近,所以又称乌府。这里的“故事”是指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的经历,“留”在这里是留下、留下之意;“清规”则是指清廉正直的规矩,这里指杨绾担任过尚书令时的为政之道和行为准则。“杨绾”指的是汉元帝时的大臣,曾任大司空、尚书令等职,后来因直言进谏而遭到忌恨,被流放到交趾去了。

“上思杨绾直”一句中的“上思”指的是皇帝对某人思念之情,“杨绾直”则是指杨绾正直无私的品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杨绾品质的高度赞扬和深深怀念之情。

“当扆(yī)屡嗟咨”中的“当扆”指的是君王坐在宝座上的时候,“扆”是君主坐朝的地方,也称为龙庭、龙座、御坐等,这里是代指帝王。这句诗中的“屡”是多次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皇帝思念杨绾正直无私品质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贾谊生平经历的回忆,以及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情操,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