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秋晚度归艎,新领监州建礼郎。
蚤伏能名动江左,重闻谣咏入朱方。
部中句曲三茅阜,境上吴门二陆乡。
官近仙都家在望,锦衣此日倍辉光。

【诗句释义】

西津:指西陵峡口。秋晚:指秋季傍晚时分。度归艎:乘坐小船过长江。艎:船名,古代的轻便船只。新领:刚上任。监州:州府长官。建礼郎:官职名,为地方官。蚤伏:指早年的功名。动:惊动,使……感到震动。谣咏入朱方:名声传遍吴楚之地。谣咏:传诵赞美。朱方:即江东,这里泛指江南。部中句曲三茅阜:部中句曲山有一座著名的三茅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境上吴门二陆乡:境内有两座有名的陆游,分别是东晋的谢安、谢玄和南朝齐的谢朓、谢燮(y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部中的三茅山有座著名的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境内还有两位有名的人物,一位是东晋的谢安,另一位是南朝齐的谢眺、谢燮。官近仙都:官居近于仙境。家在望:家人都在望着你。锦衣:皇帝赐给有功之臣的华丽服装,这里代指高官厚禄。倍辉光:更加光辉耀眼。

【译文】

秋末傍晚乘船过长江,新任监州建礼郎。早年声名轰动江南,重闻谣咏入朱方。部中三茅山是名胜,境内吴门二陆皆贤良。官居近于仙境,家人都在望着你。此日锦衣加身,荣光更加耀眼。

【赏析】

此诗作于乾道二年(1166),作者李焘任丹阳郡丞时所作。诗人以清新的语言,抒发了其初到丹阳时的自豪感以及对于前途的无限憧憬,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首联写诗人刚刚担任监州建礼郎不久就渡江而北,踏上了仕途之路。颈联写他来到部中,便发现三茅山是道家圣地,而境内又有谢安等大贤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尾联写诗人已经获得了高位,因此感到无比光荣和幸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让人印象深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