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国重阳册府家,正披坟史猎菁华。
思飘昔日龙山帽,阻看残秋上苑花。
怅惜岁华霜染鬓,滞留归思角生车。
自怜高阁穷年业,青简刊雠未有涯。
【注释】
和陈彦升:应和陈彦升的诗。
京国:指京城,这里指代诗人的家乡。
重阳册府家:即重阳节时在皇宫举行册封礼。
正披坟史猎菁华:意为正在阅读《坟》和《史》,汲取其中的精华。
思飘昔日龙山帽,阻看残秋上苑花:意谓自己像过去一样思念友人,但无法相见,只能在秋天观赏长安的菊花。
怅惜岁华霜染鬓,滞留归思角生车:意谓感叹时光飞逝,白发已将两鬓染白;滞留他乡的思乡之情如同车角生出的角一般强烈。
自怜高阁穷年业,青简刊雠未有涯:意谓自己只能独守高阁,从事着枯燥的工作,而这种工作是无止境的,没有终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首联点题“和陈彦升”之“送”,颔联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对仕途的无奈。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情真意切。
这首诗首联点题,直抒胸臆。“和陈彦升”,就是应和陈彦升的诗。“京国”,指京城长安,即诗人的家乡。“重阳”,即重九节,古人以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册府”,是指朝廷或官府。“家”,指京城长安,也就是诗人的家乡。“正披坟”,即正在阅读《坟》。“坟”,这里指书籍。“猎菁华”,意为从书籍中寻找精华。这句是说,作者正在读书的过程中,汲取书中的智慧和精髓。《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鲁迅先生在《坟》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史》,即《史记》。“菁华”,也是精华的意思。这句是说,作者正在阅读《史记》,从中汲取智慧。“思飘”,是说诗人像从前一样思念友人,但又无法相见,只能在秋天观赏长安的菊花。这两句是说,作者怀念友人,但又无法相见,只能在秋天观赏长安的菊花,表达出一种深深的相思之情。
颔联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思飘”,是说诗人像从前一样思念友人,但又无法相见,只能在秋天观赏长安的菊花。这两句是说,作者怀念友人,但又无法相见,只能在秋天观赏长安的菊花,表达出一种深深的相思之情。“阻看”,是说诗人不能看到友人。“残秋”,是说秋天已经过了大半,只剩下最后的一段时间了。这里的“残秋”指的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秋季。“上苑花”,是说长安城内的皇家花园里的菊花。这两句是说,由于不能见面,所以只能在秋天观赏长安的菊花。这两句通过描绘自己在秋天观赏长安的菊花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是全诗的重点,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怅惜”,是感慨、惋惜的意思。“岁华”,是时间的流逝。“霜染鬓”,是说时间过得太快,已经到了老年。这里的“霜染鬓”指的是白发已经将两鬓染白了。这一句是说,感叹时光飞逝,白发已将两鬓染白;滞留他乡的思乡之情如同车角生出的角一般强烈。这两句是说,感叹时光飞逝,白发已将两鬓染白了;滞留他乡的思乡之情如同车角生出的角一般强烈。这两句通过对白发和车角的分析,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对仕途的无奈。“自怜”,是自我怜悯的意思。“高阁”,是高处的房子。“穷年”,是一年到头。“业”,是工作。“青简刊雠”,是说从事的是单调乏味的工作。“刊”,是削去的意思。这一句是说,只能独守高阁,从事着枯燥的工作,而这种工作是无止境的,没有终点。这一句是说,只能独守高阁,从事着枯燥的工作,而这种工作是无止境的,没有终点。这两句是对自己的生活现状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一种无奈和不满。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情真意切。全诗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不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