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衰心事自堪嗟,但觉光阴似转车。
白傅开经五秩满,仲尼学易数年加。
负薪筋力诚难强,报国功名事转赊。
若问信书何所得,乐天知命任生涯。
【注释】
始衰:四十岁。衰,衰老。
堪嗟:值得叹息。堪,可;嗟,叹。
光阴似转车:《庄子·天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白傅:白居易。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任左拾遗,至元和十五年(820年)病逝,在任五年。开经:传授经书。五秩:五十年。
仲尼:孔子。孔子学《易》三年,才初步懂得了其中的大义。
负薪:背负木柴。
难强:勉强。
报国功名事转赊:报效国家的事情要等到以后才能实现。
信书:指《论语》。何所得?如何得到这些道理。
乐天知命任生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命运,过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乐天:快乐,知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对仕宦生涯早已厌倦,所以诗的开头就说“始衰心事自堪嗟”。“始衰”即开始衰老,“堪嗟”就是值得叹息。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意思是说人开始衰老的时候,心情上就感到不值得再做官了,这是很自然的。
下面两句是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五十岁,又觉得老了。“但觉光阴似转车”,这个“转车”比喻时间的飞快,也暗示了作者对自己年老的感慨。
接着诗人写到自己在官场上的遭遇。“白傅开经五秩满,仲尼学易数年加。”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像白公(白居易)那样传习经书,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孔子学《易》也有好几年了。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白居易的典故,他在长安任左拾遗时,曾与刘禹锡等八人同游大林寺,有“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池州翠屏亭》)等句;二是孔子的典故,孔子在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从政,到孔子去世(公元前479年)已有三十七年。“五秩”是指五十年,而“数年”则是指孔子从三十一岁开始教学生直到七十二岁去世。这两句诗表面上说的是自己在官场的遭遇,实际上也是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仕途中的种种挫折的无奈和辛酸。
“负薪筋力诚难强,报国功名事转赊。”这两句是说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是还是要坚持去做事情,因为报效国家的大事要等到以后才能实现。“报国”二字体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追求的结果。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论语·阳货》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被后人称为“夫子之言”,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够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能够了解天命;六十岁能够对听到的话能正确领会;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这里的“天命”是指人的自然本性,也就是人的本性。而“乐天知命任生涯”则是说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过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也是他的人生哲学。
整首诗的语言朴实、直白,但是含义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即含蓄、深沉、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