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东畿谢事还,冥鸿高蹈孰能攀。
朝廷宠遇三公礼,园馆优游十载闲。
此日精诚骑列宿,他时歌咏叹颓山。
虑终不及传家事,独有忠言贡九关。

【诗句释义】

卜筑东畿谢事还:卜筑,在洛阳建官署;谢事,辞去官职;东畿,指洛阳附近地区。此句意为在洛阳建官署后辞去了官职,归隐田园。

冥鸿高蹈孰能攀:冥鸿,指大雁;高蹈,指超脱世俗;孰(shu)能攀,谁能够超越?此句意为谁能超越世俗的樊笼,去追寻高远的境界?

朝廷宠遇三公礼:朝廷,指国家;宠遇,恩宠和待遇;三公,古代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比喻朝廷对大臣的优待;礼,这里指礼节、礼仪。此句意为朝廷给予大臣以最高的恩宠和待遇。

园馆优游十载闲:园馆,指园林和馆舍;优游,悠闲自在;十载,十年;闲,闲暇。此句意为在园林和馆舍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享受着十年的宁静时光。

此日精诚骑列宿:此日,指今天;精诚,忠诚;骑列宿,指骑着马列队行进;宿,宿营。此句意为今天怀着忠诚之心列队行进。

他时歌咏叹颓山:他时,指将来;歌咏,歌颂;叹颓山,指感叹国家的衰败。此句意为将来会用诗歌来讴歌和感叹国家的衰败。

虑终不及传家事,独有忠言贡九关:虑终,指担心自己的命运;不及,来不及;传家事,指家族的事务;独有,只有;忠言,指忠诚的话或意见;贡,献上;九关,指边关。此句意为担心自己的命运来不及为家族的事务提出忠言或意见。

【译文】

我在洛阳建造官署后便辞去官职,回到田园去过隐居生活。

朝廷给了我最高的恩宠和待遇,我在其中优游自在地生活了十年时间。

今天是怀着忠诚之心列队行进的日子,将来会用诗歌来讴歌和感叹国家的衰败。

担心自己的命运来不及为家族的事务提出忠言或意见,只有忠诚的话或意见进献给国家的边关。

【赏析】

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诗人杜牧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奉诏回京,与宰相李德裕一起编修国史,因触怒权相李党而被贬为黄州刺史时所作。全诗分五段,每段一韵,押平声韵。前四段都是描写诗人的辞官归田,最后一段抒发诗人的感慨。

首联“卜筑东畿谢事还”一句点明诗人辞官归田的时间。东畿指今洛阳一带,当时为京城所在之地,诗人在这里建立官署后便辞官归田了。诗人在洛阳建官署后便辞官,这在当时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唐代中叶以后,官场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许多正直之士都纷纷弃官归隐于山林田园之中以求清白。而杜牧却不同,他不愿做这种逃避现实的行为,而是积极入世,关心国家命运。

颔联“朝廷宠遇三公礼”,写诗人在朝廷中受到极高的尊重和优厚的待遇。“三公”指丞相(司徒)、太尉(司马)、司空(司徒)。这是当时对高级文官的最高荣誉。诗人说朝廷给他以最高的恩宠和待遇,这正反映了他入朝做官时的心情。

颈联“园馆优游十载闲”和“此日精诚骑列宿”,写诗人在园林和馆舍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并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在列队行进。诗人说他带着一颗虔诚之心列队行进,可能是要表达他对国家前途的关切之情。诗人说“忧国忘身”,也是为了突出他的这一特点。

尾联“他时歌咏叹颓山”和“虑终不及传家事”,写诗人担忧自己无法完成为家族的事务提出忠言的任务,只能向国家的边关贡献忠诚的话或意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言行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族安危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