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赏析】

《日暮马嘶人去》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怀,全词以“无绪”贯穿始终。词的起句即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日暮”二字,渲染了凄凉悲凉的气氛,为下文写送别作铺垫。“马嘶”,点明送别的人物。“船逐清波东注”,既写出了送别的地点,又写出了送别的场面。“后夜最高楼”,说明送别之人已去而目断千里,无法相会。“还肯思量人否”,表明送行之人在临别时依依不舍。这几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写出了送别的情景。接下去,“无绪”一句是过渡,也是转笔,由景入情,由送别转入抒怀。“无绪”一词,既是对前面送别场面的回应,又是对前面送别情景的否定。这一转折,使词的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后两句“生怕黄昏疏雨”,“怕”字用得很好,既写出了送行者的心情,又写出了送行者的形象(“怕”就是“害怕”的意思)。因为“怕”所以“疏”,因“疏”所以下雨,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结尾二句“黄昏疏雨”。这是全词的高潮。“疏雨”二字,既与开头的“马嘶”“船逐”形成鲜明的对照,又为全词增添了几分凄冷萧瑟的情调。结句“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将前面所写的一切景物、人事融于一炉,收束得天衣无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