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岘山下,倒著接䍠回。
傍人笑问山翁,日日醉归来。
三万六千长日,一日杯倾三百,罍曲筑糟台。
汉水鸭头绿,变酒入金罍。
白铜鞮,鸬鹚杓,鹦鹉杯。
轻车快马,凤笙龙管更相催。
自有清风明月,刚道不须钱买,对此玉山颓。
水自东流去,猿自夜声哀。
《水调歌头 括东坡海棠》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之美的词作。下面是对该词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落日岘山下:
- “落日”描绘了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时间的流逝。
- “岘山下”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岘山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山之一。
- 倒著接䍦回:
- “倒著”意味着夕阳从西山缓缓升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接䍦回”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与山峦相接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 傍人笑问山翁:
- “傍人”指的是周围的人或友人。
- “笑问”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方式,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山翁”是对山中隐居者的尊称,可能是指林正大本人。
- 日日醉归来:
- “醉归来”描绘了诗人每日陶醉于大自然之中的生活状态。
- “日日”强调了这种生活的频率和持久性,表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
- 三万六千长日:
- “三万六千”是一个夸张的数字,用来表达时间的长久和漫长。
- “长日”指的是漫长的日子,这里强调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美好和充实。
- 一日杯倾三百:
- “杯倾”描述了饮酒的场景,酒杯中的酒液已经喝得差不多了。
- “三百”是数量词,表示酒量的多少。
- 通过“倾三百”这个动作,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美酒的热爱。
- 罍曲筑糟台:
- “罍”是一种古代酒器,这里指的是装满酒的罍子。
- “曲筑”指的是用土堆成的坛子,常用于酿酒。
- “糟台”则是专门用来酿制酒的平台。
- 这些细节描写展示了古人酿酒的过程和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 汉水鸭头绿:
- “汉水”指的是流经中国河南省的汉江。
- “鸭头绿”则形象地描绘了汉水岸边鸭子头上的绿色羽毛。
- 这句诗通过对鸭子头部颜色的描绘,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感和生动性。
- 变酒入金罍:
- “变酒”是指将酒倒入金制的酒器中。
- “入金罍”则形象地描绘了酒色金黄,与金色的酒瓶相映成趣。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酒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于生活中简单美好事物的珍视。
- 白铜鞮,鸬鹚杓,鹦鹉杯:
- 这几句诗通过列举不同的器具,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追求精致生活的态度。
- “白铜鞮”是指一种用白色铜制成的酒器,通常用作酒器的装饰。
- “鸬鹚杓”是古代用来舀酒的工具,形状像鸬鹚(一种水鸟)。
- “鹦鹉杯”则是用鹦鹉羽毛制成的酒杯,色彩斑斓,富有观赏价值。
- 这几句诗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用品,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审美情趣。
- 轻车快马,凤笙龙管:
- “轻车快马”形容出行时的交通工具和速度,展现了古代交通的便捷和迅捷。
- “凤笙龙管”则指古代乐器中的凤笙和龙管,象征着高雅的音乐氛围。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热闹而优雅的场面,可能是宴会或者其他庆祝活动的场合。
- 自有清风明月:
- “清风明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美好象征,代表着清新、明亮和纯洁。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共生。
- 刚道不须钱买: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美好不需要金钱来购买,它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和生活中。
- 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追求,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 对此玉山颓:
- “玉山颓”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倒塌,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岁月的敬畏之情。
- 水自东流去,猿自夜声哀:
- “水自东流去”指的是水流向东方而去,暗喻人生的离合聚散和变迁。
- “猿自夜声哀”则描绘了夜晚山林中猿猴的叫声显得格外哀婉动人,进一步衬托出孤独和哀愁的氛围。
-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生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