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阜诸峰,炉峰绝胜,草堂介焉。
敞明窗净室,素屏虚榻,要仰观山色。
俯听流泉。
中有池台,旁多竹卉,夹涧杉松高刺天。
堂之北,据层崖积石,绿荫浓鲜。
堂东瀑布飞悬。
似雨露霏微珠贯穿。
有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阴晴显晦,雾吐烟吞。
右抱琴书,左携妻子,杖屦从容尽暮年。
平生志,赖清泉白石,实听余言。
【诗句】
庐阜诸峰,炉峰绝胜,草堂介焉。
敞明窗净室,素屏虚榻,要仰观山色。
俯听流泉。
中有池台,旁多竹卉,夹涧杉松高刺天。
堂之北,据层崖积石,绿荫浓鲜。
堂东瀑布飞悬。
似雨露霏微珠贯穿。
有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阴晴显晦,雾吐烟吞。
右抱琴书,左携妻子,杖屦从容尽暮年。
平生志,赖清泉白石,实听余言。
【译文】
庐山的群峰之中,炉峰最为壮丽,草堂就座于它的中心。
打开明亮的窗户,让室内变得明亮干净;铺设素雅的床榻,以便能仰视山峰的景色。
俯瞰着流水的声音。
里面有池塘、亭台等设施,周围种植着竹子和花草,夹杂着山涧里的杉树和松树,直冲云霄。
在堂的北面,靠着层层叠叠的岩石,茂密的树荫显得格外生机盎然。
堂东边的瀑布像飞泻的珠链一般悬挂在空中。
仿佛是细雨和露水在空气中凝聚成了晶莹的小珠子。
这里有春天开放的花朵、秋天的月亮、夏天的云雾和冬天的雪花,无论阴天还是晴天,都能看到它们变化莫测的美丽景象。
在堂的右边抱着琴书,左边牵着妻子儿女,拄着拐杖悠闲地度过晚年。
一生的理想抱负,就是希望清静的泉水和洁白的石头能够实现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是一篇赞美庐山草堂美景的文章。诗人通过描绘草堂周围的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庐阜诸峰,炉峰绝胜,草堂介焉”直接点题,表明草堂位于庐山众多山峰之中,而其中又以炉峰最为秀丽。这一句中,“绝胜”二字既形容炉峰之高远,也突出了草堂所处的位置之佳。
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描述草堂内外的景象,来进一步展现其自然环境的美好。“敞明窗净室,素屏虚榻,要仰观山色。”描述了房间的明亮和宽敞,以及窗外的山景,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俯听流泉。中有池台,旁多竹卉,夹涧杉松高刺天。”则是从视觉的角度出发,描绘了草堂周围的景色。“流泉”让人感受到清新的气息;“池台”则增添了一份生机;“竹卉”和“杉松”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高刺天”这一形象生动的描写,也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在描绘完草堂周围的自然景观后,诗人转而描述了草堂内部的氛围。“堂之北,据层崖积石,绿荫浓鲜。”这句不仅描绘了草堂北侧的山势险峻,还通过“绿荫浓鲜”一词,展现了夏日绿树成荫的清凉之感。而“绿荫浓鲜”,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最后两句则是对草堂主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的描述。“堂东瀑布飞悬。似雨露霏微珠贯穿。”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既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有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阴晴显晦,雾吐烟吞。”这四句诗则进一步扩展了对草堂周围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通过列举四季更替、雨雪交加、阴晴不定等多种自然现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无穷魅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多变的一种思考。
“右抱琴书,左携妻子,杖屦从容尽暮年”描绘了草堂主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右手抱着琴书,左手牵着家人,拄着拐杖,从容不迫地度过了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