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阑桥畔斜阳外,临江暮山凝紫。
戏鼓才停,渔榔乍歇,一片芙蓉秋水。
馀霞散绮。
正银钥停关,画船催舣。
鱼板敲残,数声初入万松里。
坡翁诗梦未老,翠微楼上月,曾共谁倚。
御苑烟花,宫斜露草,几度西风弹指。
黄昏尽也,有眠月闲僧,醉香游子。
鹫岭啼猿,唤人吟思起。

【解析】

此词为题画词。上阕写南屏晚钟的景,下阕写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怀。“齐天乐”是宋亡后,姜夔在杭州隐居时所做之曲,故用以作题。全词由实及虚,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和无奈之情。

译文:

赤阑桥畔斜阳映照着江边暮山,一片秋水荡漾着片片芙蓉。

渔夫的鼓声才停歇,渔民的渔歌戛然而止,一湖的秋水仿佛一片彩云。

银钥已停止开锁,画船已催人归去,渔夫敲打鱼板的声音,已经残响入万松里。

东坡先生诗梦未老,曾经同谁倚翠微楼上月?

御苑里的烟花散尽,宫阙旁的露草萋萋,多少次西风中弹指间,时光荏苒。

黄昏时分尽也,有眠月闲僧,醉香游子。

鹫岭啼猿,唤人吟思起。

赏析:

此首词为题画词。上阕写南屏晚钟的景,下阕追忆与故国、故人往事。“齐天乐”一词为宋亡后,姜夔在杭州隐居时所做,故用以作题。全词由实及虚,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和无奈之情。

“赤阑桥畔斜阳外,临江暮山凝紫。”词的开头一句“赤阑桥畔斜阳外”,就点出了这是一幅画面。“赤阑桥”、“斜阳外”是典型的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也是杭州的旧称;“临江”、“暮山”则是指西湖的南北两山。这两句写出了时间是在傍晚。

“戏鼓才停,渔榔乍歇”二句,描写的是一幅宁静的画面。“戏鼓才停”指打锣的和尚刚刚收锣,“渔榔乍歇”则是说渔船上的渔夫刚刚收网归来。

“馀霞散绮,正银钥停关,画船催舣。”三句描写的是夕阳余晖映照下的湖面景象。“馀霞散绮”即指夕阳映照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如彩绘般美丽;“银钥”即古锁钥,这里泛指门扉,“停关”则表示门扉已经紧闭,“画船催舣”则是说有船来催促过河。这些描写都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寞。

“鱼板敲残,数声初入万松里。”四句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象。“鱼板”即渔鼓,是一种打击乐器;“敲残”则是说敲击到尽头;“万松里”则表示在万松林中。这句中的“鱼板”二字既写出了词人听到的声音,也暗含了“鱼板”的寓意。

“坡翁诗梦未老,翠微楼上月,曾共谁倚?”五句描写的是东坡先生和他在翠微楼上赏月的情景。“坡翁”即苏轼,他是此词的主角;“翠微楼”即位于杭州孤山西麓的一座楼;“月”字则表示月光或明月。这句中的“诗梦”二字既写出了词人的心境,也暗含了“诗梦”的寓意。

“御苑烟花,宫斜露草,几度西风弹指。”六句描写的是御苑和宫侧的景象。“御苑烟花”指的是皇家园林中的烟花;“宫斜露草”则是说宫侧的露草;“弹指”即手指弹动一次的意思。这句中的“西风”二字既写出了季节的变化,也暗含了“西风”的寓意。

“黄昏尽也,有眠月闲僧,醉香游子。”七句描写的是黄昏时分的景象。“黄昏尽也”,表示时间已经到了黄昏;“有眠月闲僧”则是说有的僧人正在睡觉;“醉香游子”则是说有的游子醉醺醺地回家。这句中的“黄昏尽也”既是时间的标志,也表示时间的流逝;“有眠月闲僧”既描述了僧人的生活,也反映了僧人的心境;“醉香游子”既描述了游子的饮酒行为,也表现了游子的情怀。

“鹫岭啼猿,唤人吟思起。”八句描写的是山顶的猿啼声和词人的内心感受。“鹫岭啼猿”指的是山顶的猿啼声,而这里的猿啼声又暗含了词人的情感;“唤人吟思起”则是说猿啼声唤起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慨。这句中的“啼猿”二字既写出了声音的特点,也暗含了“啼猿”的寓意。

这首词描绘了南宋灭亡后杭州西湖一带的风光和词人的内心感受。全词以实景为主,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对景物的刻画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感等方面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深深的怀旧之情和无奈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