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山路杳,六鳌驾浪,幻境□西湖。
水连天四远,翠台如鼎,簇簇小浮图。
烟沉雾迥,怪蜃楼、飞入清虚。
秋夜长,一轮蟾素,渐渐出云衢。
遥看寒光金镜,皓彩明珰,正人间三五。
总输与、鸥眠葑蓼,鹭立菰蒲。
笙歌唤醒鱼龙睡,向贝阙、争取明珠。
清梦断,西风醉宿冰壶。
【注释】
1.三潭印月:指杭州西湖上三座小山,相传是钱塘江潮涌时,江中三个石子落入湖中形成,形如明镜,每当月光映照时,便出现月亮的影子。
2.六鳌驾浪:神话传说中的大鱼(鳌)驾船在海上行驶。
3.幻境:虚幻的仙境。
4.翠台:绿色的台。
5.簇簇:密集的样子。
6.烟沉雾迥:烟雾弥漫,景象迷蒙。
7.蜃楼: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幻景。
8.寒光金镜:月光如金一样明亮。
9.皓彩明珰:形容月亮洁白光亮。
10.总输与:最后都输给了。
11.鸥眠葑蓼:鸥鸟栖息在水边草丛中。
12.鹭立菰蒲:鹭鸶站立在水边草叶上。
13.贝阙:古代传说东海有蓬莱三仙山,山上建有宫殿,称“贝阙”。
14.争取明珠:争着去取得珍珠。
15.清梦断,西风醉宿冰壶:清冷的梦境被西风吹破,诗人在冰封的水壶中醉倒。冰壶,即冰壶秋夜长,一轮蟾素,渐渐出云衢:长夜难尽,皎洁的月华从云层中缓缓升起。
【赏析】
此词以写中秋月景为主,借月抒怀,抒发了一种孤寂、惆怅的心情。全篇意境高远,想象丰富而新奇,用词典雅,对仗工整。
起笔点题,写“三潭印月”奇景。首句说神山杳杳,六鳌驾浪;次句写月光照映下,小瀛州湖面犹如碧玉一般晶莹剔透,四周环绕的群峰也显得格外高大;第三句描写湖中月影,如翡翠般绿台矗立;第四句说湖畔小洲上密布着无数小亭台,犹如簇拥的小佛塔,令人叹为观止。这几句把西湖的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神奇的境界之中。
过片由实入虚,写幻境中的西湖。“烟沉雾迥”,写雾霭迷漫,景物朦胧;“怪蜃楼飞入清虚”写幻景中的楼阁凌空飞入清静无瑕的境界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映下的西湖夜景,令人陶醉。
“秋夜长,一轮蟾素,渐渐出云衢。”这句词写秋夜之长,明月渐升,照亮了夜空。“出云衢”是说明亮的月光穿过云隙,照亮了天空中的道路,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下的西湖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遥看寒光金镜,皓彩明珰,正人间三五。”这里又进一步写月光照耀下的西湖美景,令人陶醉其中。
“总输与、鸥眠葑蓼,鹭立菰蒲。”这两句写诗人欣赏完西湖的美景后,又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来。他看着水中嬉戏的鸥鸟和水边的鹭鸶,不禁想起自己的处境,感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
“笙歌唤醒鱼龙睡,向贝阙、争取明珠。”这两句写人们欢度佳节,尽情欢乐的场景。他们吹笙唱歌,唤醒了沉睡的鱼虫和龙类动物;他们争抢珍宝,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清梦断,西风醉宿冰壶。”这两句写诗人独自饮酒赏月,沉醉于美好的夜色之中。他听着西风轻轻吹过水面的声音,看着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美好。然而,他的清梦被西风吹断,他只能在冰壶中度过一个孤独而寂寞的夜晚。
这首词描绘了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全篇意境高远,想象丰富而新奇;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性;结构紧凑,层次分明。